治理“中国式过马路”。
体育场路上的潮汐车道。
路口300米严管区。
天目山路实施的主道禁左措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杭州网记者 陈焕 摄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设立官方微信平台。
近年来,杭州城区机动车数量激增,道路交通负荷严重,给道路交通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在交通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接连推出“潮汐车道”、“路口300米严管区”等创新举措,体现了杭州在治堵方面的不断努力。
本期论坛邀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介绍杭州为创造更好出行环境在交通治理上的创新措施,探讨今后的治理服务思路。
必须站在交通参与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主持人:我们知道,市交警局在治堵上推出不少措施。交警局是在什么样的治理思路下推行这些措施的?
金向东:近年来,杭州市机动车数量激增。2012年底,主城区机动车总量为96.01万辆,到今年10月底,主城区机动车总量达到110.64万辆, 10个月的时间,机动车增长了14.63万辆。同时,今年以来,全市道路建设工程包括地铁建设正在大张旗鼓地推进,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困扰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拥堵而造成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我们对当前乃至今后几年的整体形势判断是“道路施工的艰难期,交通管理的考验期,同时也是提升水平的机遇期”。形势越是艰难,我们越要经受得起考验,越要将此作为机遇,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在省委、省政府作出五年治堵决策后,杭州交警把今年定位为“排堵保畅和秩序整治攻坚年”,以“精细管理、服务至上”作为行动准则,全力开展治堵工作。今年年初,我们制定了治堵工作措施,主要从循环交通、科技应用、精细管理、秩序整治四大方面推进治堵工作,通过合理交通组织,强化智能交通应用来提高通行效率。刚才提到的“潮汐车道”就是循环交通里面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我们也通过秩序整治来解决因乱生堵的问题。根据省厅的部署,以“治堵先治乱、治乱必治违、治违须严管”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秩序整治工作,“路口300米严管区”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通过严管、严治来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维护遵纪守法的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以有序的交通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主持人:从交通参与者的角度和交通治理者的角度看待交通问题,视角是不一样的。比如我看到的是面上的改善措施,而这背后肯定还有很多不容易看到的交通治理方式,能否具体谈谈市交警局在交通治理上还有那些抓手?
金向东:确实,角度不同,看待交通问题可能不一样。但是,交警部门必须站在交通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来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我们所提出的“精细管理、服务至上”理念相对应。
交通拥堵问题不光是管理者的问题,更是交通参与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我们还推出了很多措施。一是循环交通。今年我们实施了西溪路、文三西路、玉古路、求是路等6条道路潮汐车道,形成了城西到城中的快速通勤通道,另外还在住宅区、商业区、学校周边等实施了10个区域微循环项目,有效改善了局部区域的通行秩序。
二是信号配时工作专班:分内、外场开展信号灯配时优化和维护。重点以“让老百姓看得懂、行得方便、过得安全”为工作标准,对老城区1356个交通信号灯进行排查整改,优化配时,在行人安全过街的“下限”和等候的“上限”之间,寻找平衡点。
三是严治“中国式过马路”。从交警自身问题抓起,改进、改善交通设施,在10条重点道路的51个路口,安装使用了466套LED行人信号灯,施划了红色的行人等候区,采取四角隔离,构建行人过街安全通道,并对行人乱穿马路行为进行严管严治和现场曝光,形成了“宣、改、管、治”四头并进的杭州治理模式。
四是刚才提到的创设“路口300米严管区”,对进入路口严管区域的车辆违法行为现场和非现场的严管,规范交通秩序。
五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我们建立了交通秩序整治等级研判启动机制,根据影响通行的难点,市民反映的热点,相对应启动不同层面的整治,同时,开展平安行动、风暴行动,破解交通秩序的难点。
六是视频大会战:依托设置在我局的11个违法抓拍工位和32个中队数字勤务室对各类违法行为进行抓拍,通过非现场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我们的措施还有很多,比如智能交通和智慧交通的应用、官方微信、掌上车管所等等,进一步提高了我们服务市民的能力,为治堵工作提供了保障。
交通秩序是交通管理的灵魂,科技是交通管理的生命力
主持人:这些举措,有哪些在国内或省内具有创新意义?
金向东:我们的举措,有一些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比如说循环交通,尤其是在“潮汐交通”的设置上,我们开发了指示明确、新颖美观的新型龙门架、车道指示牌,给驾驶人提供了明确的诱导,解放了路面指挥警力,使潮汐车道建设有了质的提升。我们开发了潮汐车道警示柱专用车,实现了潮汐车道警示柱放置的机械化,极大解放了警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城西至城中的潮汐车道贯通以后,对通过性交通流吸流效果明显,在最大化道路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周边道路的通行压力。运行一段时间以来,上述道路早晚高峰结束时间分别减少了15分钟。
还有“中国式过马路”的治理,前面我们也已经提到了,“宣、改、管、治”的治理模式得到了公安部交管局、各级新闻媒体和市民的广泛认可。
“路口300米严管”在省内、国内都是首创的,通过现场管理、勤务室抓拍、视频作战的管控模式,重点是对路权的保障,维护交通通行公平,保障的是守法者的权益,维护的是道路的正常通行秩序。在通过严管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后,路口的通行能力得到了提高,交通参与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主持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交警部门是如何从各项机制上汲取民意、及时回应市民关切热点,为老百姓创造更好出行环境?
金向东: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是交警部门的基本职责;老百姓是交通参与的主体,只有老百姓满意,才能说我们的交通管理工作取得了成效。我们非常注重与市民的沟通和互动,畅通沟通的渠道,汲取民意,改进交通管理工作。
一是我们与知名网站19楼论坛合作,在19楼论坛上开设了和交警互动的平台,对市民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有专人整理、回复。
二是开通了官方微信平台,该平台充分利用语音、视频、图文等微信功能,为微友提供交通管理政策法规解读、交通路况播报、交通事故预防、车驾管业务咨询等多项服务内容的信息发布,并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自动回复、定制回复、实时回复等方式与微友互动,解答有关交警常规业务的疑问,倾听群众对于杭州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我们指挥室有对外的电话85066910,24小时接受市民的投诉、建议与求助。
四是市民还可以通过122平台向我们反映问题。我们还与各新闻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市民通过媒体反映的交通管理意见建议,媒体会及时转给我们。
对于收到的各类意见和建议,合理的我们会予以采纳,不合理的或是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我们也会说明原因,及时回复。
主持人:交警部门接下来在治堵方面还有哪些设想或举措?比如会不会采取更严格的限行、限牌措施,会不会全面推行公交车专用道空闲时段允许其他机动车行驶的方案?
金向东:近年来,交警部门在治堵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较符合杭州实际情况,也抓住了工作重点和管理上的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接下来,我们要按照“精细管理、服务至上”的理念,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应该说,交通秩序是交通管理的灵魂,而科技是交通管理的生命力,一定要牢固树立科技治堵的思路,这是交通治堵的根本出路。
治堵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比如说,错峰限行是2011年10月8日起实行的,当时老城区的机动车保有量是79万辆,限行后为60万辆;到今年10月,机动车保有量增至110万辆,限行后的总量仍接近90万辆。这表明,随着车辆的增长,限行后可出行的车辆已经超过了当时实行错峰限行初期的机动车总量,“错峰限行”效果已经被填平。我们也在考虑“错峰限行”的升级方案,包括时间、范围和强度上的升级。当然,最终还是要市委、市政府来决定。
公交专用道空闲时段向社会车辆开放的方案我们不会做一刀切。在目前试点公交专用道时段性开放的基础上,会根据道路条件、出行需求,综合作出考虑,总体还是要保障公交优先的前提下适度开放。
一切为了方便群众出行,一切为了保障群众安全
主持人:作为比较靠前的交通管理人员,你对杭州这几年的交通有什么切身感受?
周小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长,对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但是,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管理,社会各界一直高度关注,杭州交警也一直坚持以“一切为了方便群众出行,一切为了保障群众安全”为原则,以“精细管理、服务至上”为行动准则,把路面当做主战场,以秩序管理为灵魂、以科技应用为生命力,使杭州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不断有新思路、新路径、新举措,推动了城市交通管理的创新发展。
杭州市位列全国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在全国打响了“文明交通、杭州先行”的品牌。
主持人:实行潮汐车道、路口严管等多方面举措后,你认为杭州交通是否有一定改观?
周小平:潮汐车道是针对早晚高峰的交通潮汐现象,为改变车道供给与车流需求不匹配的状况,在早晚高峰周期性地采取靠中央车道逆转行驶方向的一种交通组织措施,提高了道路使用效益,更快疏通车流。截至今年8月,中队完成了西溪路、玉古路、求是路、曙光路、保俶路、体育场路等城市道路设置潮汐车道近8000米,辟建了城西至市中心的快速通勤通道,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达到20%左右,早晚高峰均提前结束近15分钟,社会反响良好。
“路口300米严管区”是重在“明确通行权利、规范行车秩序”的治理交通违法措施,在路口300米范围内实行“全方位提示、无死角监控、无漏网管理”的交通管理方式。这个举措初步实现了路口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交通秩序明显改善、路口单车道通行能力提升的预期目标,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
主持人:交通治堵不仅涉及管理部门,也和市民文明出行息息相关,在这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倡议?
周小平:道路交通管理既涉及规划、建设等前端工作,又涉及交通文明意识提高、交警执法管理、全社会宣传引导等后端工作。作为公安交警部门,我们必须首先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尽做好,并积极主动为党委、政府在规划和建设上出谋划策。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人人有责、息息相关,没有舆论支持、没有全社会关注,很难推进。假若每个交通参与者都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交通法制和交通文明意识,那么我市的道路交通秩序和通行情况就会大为改观。
今年,在市文明办的有力组织下,在新闻媒体的大力助推下,更多的交通参与者、文明志愿者、沿线单位力量参与到交通文明的劝导、守教活动中来,收到了良好效果,我很期待这种社会互动模式能变成常态化,全社会共同致力于推进城市文明交通建设,让我们的城市交通变得更文明、更安全、更畅通。
缓解交通拥堵
要从供需平衡角度出发
主持人:你觉得杭州在交通治理上有哪些创新与不足之处?
刘辉石:杭州市在交通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实践创新。例如,杭州率先推出交叉口左转等候区(及直行等候区)的措施,有效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大力发展公交,是国内最早实践中等容量公交线路(即BRT公交)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应用对减少小汽车出行,提供绿色低碳出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是杭州市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成功的交通治堵创新经验,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当然杭州市的交通还存在许多不足。从根源上讲,这是机动车出行的需求和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就是说,机动车出行的总量远远超出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所能提供的容许能力。因此,交通拥堵的现象还非常普遍,交通延误绝对值还在增加。
主持人:你认为杭州有无必要借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验,推出车牌摇号或拍卖政策?
刘辉石:关于车牌摇号和拍卖政策,从本质上讲是抑制机动车出行需求的一种措施。这虽然是一种有一定效果的缓解交通拥堵政策,但在社会公平上有失偏颇,所以我个人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宜采纳这一方法。就是说,等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都按规划到位了(轨道交通线网、城市快速路线网都已建设完成)仍然这么拥堵,才有必要去考虑。
主持人:交通治理只能说是治堵的一个抓手,缓解交通拥堵还有赖于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以及市民文明出行等多方面齐头并进,对这些方面你有什么设想?
刘辉石:缓解交通拥堵,从供需平衡角度出发,一者是提高供给,二者是减少机动车出行需求。杭州市交通治堵也只能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在提高供给方面,一是加快城市快速路网系统建设,在规划明确的前提下尽早建成快速路,这对缓解交通拥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杭州市目前快速路只建成规划的30%—40%,还有60%—70%未建成,快速路网系统并不完善。二是要加快打通断头路,完善路网循环系统。
在减少机动车出行需求方面,一是要加快地铁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把小汽车出行转化成地铁公交出现。这是交通治堵的根本出路。二是要对限行措施进行优化完善,除了早晚高峰限行外,在时长、限制号牌方面还有一定的空间。三是采取经济手段进行交通调控,如对城市中心区划定区域,凡进入该区域的车辆在某一时段内需收取一定费用。英国伦敦就有此项政策,这也是减少机动车出行量的一个手段。
当然,还有必要提高市民素质和驾驶员文明行车意识。这涉及社会和文化等较宏观层面。当前我国汽车普及已达相当程度,但还未养成文明开车、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这需要长时间的(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教育和环境熏陶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
本期关键词:创新
主持人 魏英杰
嘉 宾 金向东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治堵办负责人
周小平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西湖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刘辉石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