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沿线公共自行车布点稀疏,平均每821米才1个服务点
以后,骑公共自行车进景区将更方便
方女士,喜静。她说,梅灵路很好,风景好,还临近上天竺、中天竺,偶尔会去逛逛,静静心。
逛西湖,最舒服的方式是骑车,慢悠悠,很惬意。“我一直希望这一带能有几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周末慢悠悠骑过来,多好!”
确实,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在市中心四处可见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在西湖景区西部,如茅家埠、梅灵路等很少见到,让喜欢骑车的市民都很遗憾。
昨天,记者从市城管委公用事业中心获悉,他们已拿到了关于在景区增设5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审批文件,而其中2个服务点,就位于方女士特别喜欢的梅灵南路上。
据悉,5个新的景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通过审批后,相关部门马上会落实施工建设,尽快和市民见面。此外,相关部门还新辟了5处景区公共自行车储车点。
平均每821米才1个服务点
这些年,公共自行车早已成为杭州的一道风景,但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困扰:只要骑车进了景区就会遭遇“还车难”。
昨天下午,在长桥附近,记者碰到一位正在骑公共自行车的市民陈先生,“从长桥到苏堤南口,这么长的一段距离,却没有一个可以还车的点,对市民来说真的不方便。”
为此,市城管委公用事业中心有过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景区市政道路总长68.22公里,共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点83个,平均每821米有1个服务点,与市区200至500米一个服务点的布点密度相比,服务点数量明显不足。
另外,分布也不均匀,环西湖10.48公里设置服务点43个,平均每233米有1个服务点,景区其余58.17公里的市政道路上仅设置了40个服务点,平均每1454米才有1个服务点。尤其是景区西部道路,如茅家埠、梅灵路等,布点数量就更少。
据了解,这次新增的5个景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分别位于曙光路黄龙洞口、八盘岭路杨公堤北面、虎跑路动物园对面花坛北侧、建人专修学院大门西侧以及324路公交外大桥站。
这5个点的新建,无疑能够填补目前景区沿线公共自行车布点的空白。
景区服务点少,因为空间太稀缺
景区寸土寸金,公共自行车布点自然相对要难。
这次新增5个点的前期考察,历时整整5个月,经多方努力协调,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今年为了缓解景区交通,一下子新布5个点,算是大动作了。”市城管委公用事业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5个新增的景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外,这次还增设了5个景区公共自行车下架点(已在运转中)。分别位于钱王祠、万松岭、南屏饭店、学士路西和东坡路西。所谓的下架点,就是储车点。龙翔桥有一个很大的储车点,能很好缓解服务点的租车紧张难题。
“如今,环西湖43个服务点全部实现有人值守,也增加了3部调度车配送。附近多了储车点,就可以通过调配,尽可能保证每个景区服务点随时都有空车。”市城管委公用事业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公共自行车点
能否和景点融合?
面对空间稀缺,景区公共自行车布点如何更好地推进?
市城管委公用事业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其实他们这几年也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有一招或许很适合景区。
“就是让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和景区环境彻底融合。如目前的北山路断桥一带,靠湖一侧,其实人行道距离还是挺宽,但为什么我们不让布点呢?你想象一下,一个很庞大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出现在湖边,格格不入,影响景观。但如果将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加以改造,融入更多的人文景观特色,甚至可以把咖啡吧、茶吧放在其中,或许就可以了。”
据悉,在三江两岸景区,富春江边的游步道上,就出现了类似的改良版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不仅和景观相得益彰,也起到了服务的作用。
另外,相关部门还在研究相关的科技革新,以此来减少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占地面积。目前,有两个相对成熟的方案,一是借鉴日本立体储车技术,设计杭州市立体自行车停车系统。二是研究斜列式锁止器,将自行车45度角斜放,减少纵向占地宽度,适应景区道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