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正在抗旱浇水的梅家坞茶农。实习生 赵典 摄
星星点点的光亮,是深夜依然在浇灌茶树的茶农头上的头灯。
20%的茶树快死了 30%的茶树进了重症监护室
龙井43号受灾最严重 明年春茶采摘预计将延期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一首浙江民歌,描述了往日杭州梅家坞茶园的美丽景象。然而近日再访梅家坞,情况却已大不一样——溪沟接近干枯,不少茶树枯萎泛黄,在高温的炙烤下,梅家坞茶园一派萧条之景。
梅家坞共有540户茶农。从5天前开始,其中80%以上的人家开始了“白+黑”的抗旱模式。
路边茶园主要靠洒水车 一直要浇到晚上11点
前天傍晚6点,笔者从梅灵隧道南口出来,一路上茶树萎靡,枝叶枯黄,溪沟干枯。沿着梅灵南路往南走1公里,路边有辆洒水车,车上有名工人拿着喷水管对着路边的茶园浇水,梅家坞村村主任朱翔正在一旁指挥。
洒水车是景区市政市容部门支援梅家坞抗旱的,每天下午5点工作到晚上11点。车子一次可接8吨水,每天要接5次。
朱翔上身衣服已被汗水湿透,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不时擦着汗。焦急的村民不时围上来,询问着朱翔何时能浇到他们家。朱翔只得一个一个解释:“会浇到你们茶园的,慢慢来,一路上有很多家要浇。”
“我们基本下午4点开始准备,5点开始浇水,但洒水车只能浇到路边的茶园,山上的茶园还要我们村民自救,基本要到第二天早上9点才能结束。”一段500米的路,洒水车需要40分钟才能走完,沿途的每片茶园都需要仔细浇透。趁着洒水车正在浇水的当口,朱翔介绍起茶园的旱情。
“现在20%的茶树快死了,30%的茶树进了重症监护室,30%的茶树也快住院了,还有剩余20%的茶树也有点感冒了。”在朱翔形象的比喻下,梅家坞茶园的旱情历历在目。
朱翔随手捏了路边的一棵茶树枝干,枝干应声而断。“像这种的很难救活了,枝干已经彻底干枯了。”
雇工工钱猛涨 近山农户家中成了变电站
茶农朱乃荣家离五云山最近,为此,他的家被改造成了“变电站”。
水是自救的根本,为了将水打上山头,村委提供了数十台水压泵,村民又自行购买了许多,现五云山上有大大小小数百个水压泵。
梅家坞村的党委委员翁国良说,因为水压不够,村民每家都购买了数个水压泵,一级一级地搭上去。这么多泵都是电力驱动,村民只得从家里将电线延长到山里。为了村民的安全,许多自家靠近山头的茶农自发将家里改造成了变电站,上山的道路上,密布着电线与水管。
不仅在电力水力上,茶农感到吃紧,雇工的工资猛涨也让茶农感受到了压力。小陈是朱乃荣雇的工人,一天工钱250元,包吃住。旱灾来临前,小陈的工资只是每天170元左右。“现在很多雇工都不干了,太累了。”翁国良说道。
据了解,之前村里有两三百名雇工,现在已经走了不少。
山上抗旱靠茶农自己 晚上是最忙碌的时候
前天晚上,笔者来到了梅家坞。路边的茶馆老板们在路边摆起了椅子,三五成群的聊天,所聊之话不外乎“你家茶园怎么样”、“何时能降温”这些事。
朱大姐是梅家坞540户茶农中的一员,家中的茶树正在“水深火热”中。从与茶农们的聊天中笔者得知,现在的梅家坞村茶农都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自救行动。
从晚上6点开始,吃过晚饭的茶农陆续上山为自家茶园浇水,往往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有些人甚至到第二天上午9点钟才撤下山头,其间家人上山为他们送点食物。往往一晚下来茶农都筋疲力尽,白天回到家里倒头就睡。
为了能让我更近距离感受茶农的不易,翁国良开着车带我上山。五云山海拔不高,但山路曲折,步行上山需要两个小时。已是晚上8点半,山路上不时遇到结伴上山浇水的茶农。天气炎热,村民却都穿起长衣长裤,有的还穿着过膝的雨鞋,“这是为了防山上的蛇虫。”翁国良说道。
许多茶园在山顶,路途远,茶农最为辛苦,有些干脆就住在了山上。这些茶农自带白酒、小菜,累了就喝喝酒聊聊天,喝好吃好,接着浇水。
行至半山腰,汽车已无法通行,接下来的路程都得靠茶农的两条腿走上去。夜晚的五云山一片漆黑,似乎连月亮都躲着高温。抬头望去,隐约能见到如萤火虫般的点点亮光。继续再沿山路上去,“萤火虫”越来越多,光源处也渐渐露出了人的轮廓。这些亮光是茶农们戴着头灯为茶园浇水影射出的艰辛背影。茶农皆结伴而行,一人浇水,一人看着水压泵,一人抬着水管。
在大旱面前,全村茶农都拧成了一股绳。
明年春茶采摘肯定延期
翁国良介绍,受灾最严重的是龙井43号茶树。“它以扦插的方式种入土壤中,根很浅,不耐旱。”思考了一下,翁国良又说道:“可以肯定明年的春茶采摘要延期了。”
茶树从种下到产茶,需要将近4年的周期。许多村民表示,如果自家的茶树没能扛过这次旱灾,不仅会影响到茶农的生计,对于龙井茶这一品牌的打击也会很大。
“希望有关部门能考虑到我们的特殊情况,将消防栓开放给我们,这样将减轻我们不小的负担。”朱大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