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昆虫家族“新移民”大起底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3-07-16 07:08   

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过的虫虫

60后:记忆中那一盏伴自己入梦的“小灯笼”

53岁的郑阿姨,是杭州一家工厂的退休女工,在她的童年记忆里,一到夏天,吃完晚饭后,小孩子们都喜欢抓萤火虫。

郑阿姨记忆中的萤火虫,通体灰白色,腹部微微发绿,个头像苍蝇般大,有些比苍蝇还小些。

夏夜,天暗下来后。半空里到处可见一簇簇小小的黄绿色光点,低空飞舞,好似繁星点点。小孩们就晓得,成群的萤火虫打着“小灯笼”,出没了。

调皮的小男孩,两手一拍,萤火虫就落入掌心。关在瓶子内,放进房间里,晚上瓶子一闪一亮,就像一盏小灯笼,伴着自己进入甜甜的梦乡。

如今的夏夜,在杭州,郑阿姨已经很难看到萤火虫了。

70后:童年时静待草枝微动的那一刻

70后的刘立伟,现在在浙江自然博物馆工作。童年时,他整天跟小伙伴们一起抓蚂蚱,掏蝈蝈。

伏在草丛里,只要看到草枝微微一动,等在一旁的小孩们就马上动作迅捷,对准草枝扑上去。幸运的一个小孩,就能扣住一只灰绿色的蚂蚱。大部分的小孩,只好羡慕地直叹气。

抓住蚂蚱后,小孩们又会爬到树上,拿蚂蚱喂小鸟。

喜鹊的幼鸟,毛还很少,粉红色肉乎乎的,一闻到蚂蚱的味道,它嘴巴就张得大大的,嗷嗷待哺。

“现在的孩子,离虫类的世界,越来越远。周末一有空,就躲在家里上网玩电脑,很少去郊外寻找野趣。而虫类随着城市不断地向外扩张,也在减少。”刘立伟有些遗憾地说。

80后:小时候看蚂蚁搬家一蹲下就挪不开步

80后的“虫虫迷”金黎,从儿时到成年,一直痴迷“虫虫”。

孩童年代玩虫虫,纯粹图个好玩好奇。小时候,金黎住在耶稣堂弄一带。因为是独子,玩伴又少,金黎只能和小动物亲近。他常常看蚂蚁搬家,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他开玩笑说:“那时候,我甚至希望自己变成一只蚂蚁,这样就能进到它们的窝里去瞧瞧了。”

后来,他就开始养蚕宝宝,家里养了100多条,爸爸实在受不了,冲他发了火。到了大学,他就在寝室养各种虫子。还做了好几盒标本,班里的同学叫他“虫人”。

现在,25岁的金黎一到晚上,就背着一台单反相机,跑到植物园等西湖边人少的地方,到处搜寻虫虫。

金黎说,“现在,杭州主城区的昆虫越来越少了,我希望能把这些物种尽量多地记录下来,跟大家分享,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小精灵,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洪慧敏/文 黄昕/图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