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代做家务时,陈奶奶就在一边看报纸。看到有趣的新闻,还会读给小代听。
叶奶奶正在给老姐妹李奶奶讲家政服务券的用处
吃不消做的事有人帮忙做,打个电话就上门提供服务
独居的陈奶奶说,好比送了个女儿给我
从1987年起,浙江就跨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全国要早13年。到去年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857.69万人。换句话说,每100人里就有18人60岁以上,其中还有4-5名老年人生活在纯老家庭中。
在这一抽象的数据下,是全省800多万老人以及更多即将步入老龄生活的居民,对“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养老梦的渴望和追寻,而且大部分老年人依然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其中不乏高龄独居老人。
独居老人们在居家养老路上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又有什么样的幸福体验?近日,记者走进杭州下城区和西湖区的独居老人家中,感受他们居家养老梦的圆梦进行时。
人物故事
家政人员成了她的“贴心小棉袄”
“喔唷,你家的玻璃窗擦得噶干净的?”上周五,家住王马社区水陆寺巷的77岁独居老人叶丽琴家,来了半年没见的老闺蜜李奶奶。一进家门,李奶奶就啧啧惊叹。
叶奶奶笑着揭开了“谜底”:从今年1月起,她每季度都能领到王马社区发的150元家政服务券。从电器水电维修、清洗燃气灶、上门理发、擦玻璃窗、陪伴看病等,十几项服务几乎涵盖了老年人的所有家政需求。而叶奶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打电话点单服务。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叶奶奶领到的是C套餐,身体状况更差一些的老人可以享受B套餐或A套餐,即每季度可以领到250元或375元的家政服务券。
“家里的电风扇坏了好一些日子了,我就打电话叫人上门维修。”叶奶奶说,电话挂下没多久,维修人员就上门了。一个多小时后,电扇修好了,她就按标价付了50元面值的家政服务券。
尝到甜头后,叶奶奶家现在无论是地脏了还是电器坏了,她都会第一个想到家政服务券。小半年里,她用家政服务券修好了马桶,清洗了油烟机。眼看夏天要到了,因为股骨坏死而行走不便的她,还请理发师上门给自己剪了个清爽的短发。
“这个券真的毛实用。”叶奶奶说,自己平时舍不得花钱请钟点工,儿女各自要忙的事情也很多,偶尔把女儿叫过来擦玻璃窗,就算她擦得不干净,也得表现出很满意的样子,等她走了自己再返工。现在这些问题靠凭券点单就全解决了。
对叶奶奶来说,除了点单享受上门服务外,她的生活还离不开社区里的助老员施桂荣。“有时候家里的药吃完了,灯泡坏了,需要有人陪着去医院看病了,我只要给小施打个电话,比叫儿子还灵光。”叶奶奶说,小施每天一定要跟自己打过照面才会放心,否则就会打电话或者来家里确认自己的身体状况。
在叶奶奶看来,自己已经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居家养老生活,但她的心里还有一些忧虑和心愿:听说小施明年就要退休了,以后还会有助老员来照顾自己的生活吗?另外,现在上门理发要40元一次,擦回玻璃要30元,150元的券挺不经花,以后要是能提高额度或者降低费用就更好了。
家住杭州古墩路中兴公寓的陈云华老人今年84岁了。
她穿一身得体的暗色碎花衣裳,花白的头发梳得很妥贴,戴一副老花镜,说话轻声细语,思路清晰敏捷,看上去身体健朗,要比真实年龄还小上几岁。而实际上,陈奶奶因关节炎,只能拄柺杖出门,加之糖尿病、肾结石、子宫肌瘤等八九种慢性病缠身,她也是医院的常客。
7年前,陈奶奶的老伴因病去世。膝下两女一子,都住在距陈奶奶家公交车程至少一小时的城市各隅。“大儿子大女儿都抱孙子了,自家的事有时都忙不过来。照顾我最多的小女儿虽然也退休了,但她身体不好,只能每周过来看我一次。”陈奶奶的语气里透着点无奈。
老伴一走,出门成了陈奶奶最头疼的问题。“光是3层楼梯,我就得走上10多分钟。”陈奶奶为此想了不少法子,比如请邻居把牛奶报纸捎上来。让小女儿每次买够一周的菜。
从去年起,黄龙社区推出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陈奶奶的生活中就多了件“贴心小棉袄”。
这一服务,80岁以上老人都可申请。去年起,陈奶奶每个月可享受8个小时的免费家政服务,今年4月经过再次评估后,陈奶奶能享受的时数加到了16小时。而在黄龙社区,老人最多可享受每月60小时的免费家政服务。
每周四下午,家政员小代就会来陈奶奶家,帮忙拖地擦窗、洗菜洗衣。小代手脚麻利,两个小时就能帮陈奶奶做完攒了几天的家务。
对陈奶奶而言,家务的压力减轻了,不过长时间的独处还是让她时常感到孤独。
“我每次过来都中午12点半了,她常常还在等我一起吃饭。”小代的话让陈奶奶有点不好意,“一个人吃饭很没味道。”而每次小代做家务事,陈奶奶也爱坐在一边看报纸,还会念一下有趣的新闻,和小代分享。
“有时候才周二,我就开始想小代了。”而小代和陈奶奶的小女儿也达成了默契。她们会错时来,让陈奶奶多热闹上一会,陈奶奶颇为满意。“就像社区‘送’了个女儿给我。”
新闻助读
到2015年我省将有20万老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有了家政服务券 自己点单政府买单
2000年,浙江开始试点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2008年,居家养老成为体系在浙江推进。而今,我省的居家养老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正在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迈进。
从省民政厅发布的数据来看,截至去年年底,我省的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老年人数达620万,其中有13.5万名老人享受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全省已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3334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8369个,日间照料及托老床位3.45万个,老年食堂1754个。
而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不断发展,我省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也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在杭州,今年主城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到老年人口的4.7%,萧山、余杭及五县(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到老年人口的3%。而到2015年,我省能够享受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数将扩大到20万。
记者手记
居家养老梦没有终点 只有更高的起点
希腊神话里,斯芬克斯之谜以“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揭示了人的一生。
面对必将老去的可预见未来,居家养老梦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我们看到了经由数十年的探索努力,浙江居家养老体系的不断进步。一个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起来了,老年食堂也一座座开张。专职护理人员和居家养老志愿者的服务队伍更是日益庞大。
在杭州,越来越多像陈奶奶、叶奶奶这样的老年人被纳入到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范围中。而比她们身体状况更好的老人,白天可以去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等开展丰富的活动,午饭晚饭可以结伴在老年食堂解决,而自己吃不消的家务活还有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和助老员帮着解决。“放在十几年前,这么舒坦的老年生活,想都不敢想。”这也是记者采访中,听到老年人感慨最多的话。
但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的总数也由2006年底的674.26万人增长到2012年底的857.69万人。高龄老人的增速更是明显快于老年人口增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陆续进入老年期,预计到2015年,只有一个孩子的老年人将达到154万人左右。无疑,老年人群对于居家养老的需求和要求也在快速增长。
诚如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居家养老梦没有终点,只有一个个越来越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