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着火敲一下警钟
下城着火敲两下
从1907年到解放初期,杭州消防一直使用警钟报警。
上世纪50年代,瞭望塔翻新,木头变水泥,从10多米长高到20多米,杭州消防部门派了一个班的消防官兵在这里日夜执勤。
老人韩金生,93岁高龄,新中国成立之后头一批在瞭望塔执勤的消防战士。“那时候,瞭望塔还是木头结构,4层楼高,每次去瞭望塔,全家人都要为我捏把汗。因为上面的木头很细,风一吹都会晃动,最高的楼梯是垂直上去的,特别是下来的时候,必须手脚并用爬下来。最上面有一张椅子,可以360°旋转的。”
万一着火了,怎么报警?敲钟!但要有区别。
韩金生回忆说:“发现着火了,如果是上城区的就敲一下,如果是下城区的就敲两下,如果是大火就敲乱钟,下面的消防人员就会第一时间赶过去救火。曾经有一年萧山发大火,就是瞭望台上先发现的,那时候萧山都是茅草棚,是我们用望远镜最早发现火情的。”
据记载,瞭望员判断火警所在地区,再鸣火警区域信号,一声为今河坊街以南至凤山门;二声为河坊街以北至盐桥大街(庆春路);三声为盐桥大街至武林门;四声为钱塘门外;五声为武林门外及湖墅、拱埠;六声为凤山门、候潮门外;七声为艮山门外及笕桥;八声为望江门、清泰门、太平门外。
城市越长越高,塔上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1951年瞭望塔装上了第一台电话机后,终于告别了依靠钟声传递火警信号的历史。
1953年11月,杭州市政府筹资,翻造吴山瞭望台为钢筋水泥结构,高达六层共24米,并配备了无线电对讲机、40倍望远镜等,火警瞭望设施大大改观,瞭望台对杭城灭火报警发挥了更大作用。
今日所见的高27米、八角形瞭望塔建于1964年。由于以前杭城到处都是低矮的老房子,站在瞭望塔上可以看到整个西湖,最远可以看到拱宸桥。
1993年到1995年,现任杭州消防支队副参谋长的黄强,就曾在瞭望塔里执勤。随着城市发展,高楼渐渐增多,站在瞭望塔上的视野范围就逐渐缩小。“当时我们可以看到的地方,东到邵逸夫医院,南到望江路,西到宝石山,北到武林门。”黄强说。
消防官兵轮流值班,晚班从晚上6点值班到第二天早上6点,12个小时。夜里特别准备了大衣御寒,还有一张凳子,困的时候稍微可以靠一下,旁边就是火警电话。
“有时候,指挥中心接到群众的电话报警,说哪里起火了,通知我们。我们站在制高点上,通过望远镜观察火势情况。如果能看见烟和火光,说明火势很大,支队将根据情况增派救援车辆,瞭望塔只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
2002年,最后一批驻扎的消防官兵退出之后,瞭望塔彻底空出来了。消防部门在塔上装上了用于监视火情的监控设备。2004年,杭州消防又对吴山瞭望塔进行了加固和翻建,建设了吴山瞭望塔一、二层回廊式砖混结构两层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