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售假黑店被端 查封2000多件“假名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0-12-17 06:46   

网络售假规模化产业化,很多网店店主都是它的下家

网购者知假买假一定程度上成全了假货经营者

近日,杭州西湖区翠苑派出所民警根据群众报案,查获一家利用网络销售假冒品牌服装的网点及其仓库,现场查获假冒Jack&Jones、CK、Burberry 、Levi's等知名品牌的服装2000多件,揭开了这家网络黑店的经营内幕。

现场查获2000多件“假名牌”

这个网络黑店的现身过程要从一名网购者说起。翠苑派出所刑侦中队民警石晓俊介绍,事情源于该辖区内一位住户在网上买了一件Jack&Jones(杰克琼斯)品牌的羽绒服。收到货后,该住户发现这件羽绒服疑似假货,就打电话给了Jack&Jones的杭州代理商,代理商委托了一家知识产权调查公司——中联知识产权调查中心进行调查。这家公司调查后发现,这件衣服是假冒的Jack&Jones品牌,而且销售这件衣服的是一家叫做“杭州时尚的心服饰有限公司”的网店,这家网店专卖各种假冒品牌服装,仓库里还有很多假冒的该品牌服装的存货。

12月14日下午,民警按照之前获得的线索,在滨江某小区找到了这家涉案网店。

民警到达现场时,5名女性客服人员正在电脑前忙碌着,通过淘宝网、QQ、MSN等在线通讯工具与网上的买家进行沟通,并进行网络销售。屋内的另一名男性正是该网店的负责人李某,见到民警的到来,李某等屋内人员显得惊恐不安,手足无措。

民警现场检查发现,屋内有大量涉嫌假冒的Jack&Jones(杰克琼斯)服装,包括冬装、羽绒服、大衣等,以及数十包已经封好的快递服装包裹。民警还在屋内发现了数量巨大的快递单,涉及全国各地。

随后,民警又在该小区内的另一套房子里找到了李某存放假冒服装的仓库。李某打开房间后,民警大吃一惊:这是一间三室两厅的房间,被改为仓库,整齐放置了10多个大型货架,货架上摆满了包括Jack&Jones、ARMANI、GUCCI、NIKE、CK、 Burberry 、Levi's等在内的涉嫌假冒的各类知名品牌服装。

民警经过清点统计,李某库存的涉嫌假冒品牌服装计有2000多件。警方之后将这批服装全部查封,接下来将送到相关厂家做真假鉴定。

办案民警说,警方在现场一共抓到7个人(另有一个涉案者当时不在现场)。其中李某是20多岁,自称毕业后就自己创业,开网店卖服装已经做了1年多,“从今年3、4月份开始逐渐做大了”。而这8个人的分工分别是:李某是老板,负责进货、考核、发工资;两个人负责做售后;两个人负责打单;两个人负责接单,还有一个是仓管。

据李某交代,这些服装都是他从四季青、广东、福建等地的服装市场批发来的,然后再通过网络进行零售和批发,到案发时已经做了300多万元的销售额。不过警方称,这个数据仅仅是其自己的供述,还有待查证。

李某是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把营业额做到300多万元的?事先调查过这家涉案网店的中联知识产权调查中心的负责人于先生称,从他们前期调查的情况看,李某的售假方式非常隐蔽,属于一种新型的网络售假方式,而且非常狡猾。

“李某的网店是开在其自己独立注册的一个网站上,然后他再在网上招募会员,我们在调查时发现,他已经发展了270个下线会员单位(都是网店),这些下线网店每一家打开后,里面的产品图片、描述、名称、价格几乎是一模一样,他就是通过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下线网店售假的。”于先生说。

而在接到各地下线网店的订单后,李某的总店就利用邮政快递,在第一时间直接向全国各地的买家直接发货。部分分销网店由于和总店距离较远,有时也会囤积一些现货。

于先生说,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网购者有时候收到的货后发现发货地址和网店地址不一样的原因之一。

“这种网络售假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以网络总代+加盟分店的营销模式,渠道流程十分清晰,而且具有欺骗性。”于先生说,李某的下线网店因为基本上都没有存货,所以即使遭到网购者举报,有关部门也查不到什么线索。再加上各家网店所贴的图片都是真服装的图片,送货渠道是快递,且李某的网店实际经营地也在居民小区中,对调查和取证都非常不利,“很具隐蔽性”,也给执法部门的调查取证带来困难。

此外,李某的这种盈利模式的构建,也解决了工厂面对小额零散假冒品订购者的成本和风险问题,即销售量不大的网店可以作为大网店的分销网店,且不会受到产品照片拍摄和定价的困扰,降低了小规模网店销售假货的门槛。整个流程要比传统的假货购销流程更加简单和盈利性强,也对一般的小网店更加具有吸引力。


在网上发展了270家下线

网络售假为何无法根除?

资深网购者陈小姐分析,网店能售假,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喜爱名牌的心理,它们大打低价牌——比如,这些知名品牌服装的市场正品价格大都在数千元,而有些网店的价格却可能只要200-300元,宣传说辞大多是品牌公司推出折扣策略来吸引消费者,这样很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而大多消费者无从分辨网络上的产品照片真假,不经意间就掉入了商家的网络陷阱。

被誉为“中国打假第一人”的职业打假人王海此前曾表示,网络销售假货几乎是零风险的,首先网络上的产品质量脱离了监管,产品不会被执法部门例行或临时抽检,另外也规避了许多其他行业准入限制,如实体店卖食品需要有许可证,而网店就不需要。

一位业内人士说,假货能在网店有生存的空间,也与部分买家有关系,“有时候,大家就是直接奔着假货去的。”在现在的网购一族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都有图便宜的心态:一种是不懂,以为真是特殊渠道流出来的便宜货;还有一种就是明知是假货,但因为正品太贵,所以只好买个仿制的。

因此,早就有业内人士呼吁,对大牌产品的仿冒,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果消费者不能主动拒假,有关部门不从制假环节开始打击,仅仅把关注点放到终端销售环节上,永远不会有切实的成效。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力度,国务院已决定从今年10月到明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行动。全国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向欣说,这次专项行动的目的是要集中一段时间,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对于一些重点问题、重点地区加大打击力度。

小贴士:网购买到假货怎样维权?

网购一旦出现假货纠纷,消费者该如何应对?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应尽量保存与交易有关的一切资料,如邮件、QQ、MSN、短信等聊天记录,尤其是卖家就商品和服务做出的某种承诺,都可以作为维权时的凭证。

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可以通过与卖家协商、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工商局申诉、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保护自己。必要时消费者可以采用相关技术手段,对涉嫌售假的网页进行证据保全。

对于涉嫌诈骗的售假者,消费者可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如果提供交易平台的中介网站存在过错,比如提供担保或保证其真实性等,致使消费者因此受损失的,可向网站索赔。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唐登涛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