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这个陌生城市 我们能为父母再做点什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0-12-15 07:25   

医保、公交卡、公园卡、邻里沟通……不要忽视这些细节

杭州是个宜居城市,也会成为父母养老的好地方

都说杭州是个好地方,宜居。

而从杭州种种利于老年人的政策来看,也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很多子女的初衷都是好的,把老人接来杭州,一来方便照看孩子,二来方便他们随时关注老人的健康,三来老人也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但是生活空间的转移,给老人带来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首先是生活习惯,其次是交际环境,再则是诸如医保、养老金、退休工资领取等等各方面的问题。

我们如何让老人来得放心,住得舒心,过得开心,这是做子女和社区都应该考虑到的。

有些老人比较内向

子女帮助打开交际第一步

家住国信嘉园的姜金花,50多岁,杭州人。有一次她撑着伞从小区里经过,看到一对老夫妻抱着一个小孩在快步前进,看着眼熟,却怎么也叫不出名字。

她把自己的伞递了过去,两人合撑了一段路,就此聊熟了。原来这两位老人来自河北农村,为照看孙子来到杭州,住了一年多,却一直没有跟小区的邻居打过交道。

杭州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傅立群说,家有外来老人的子女,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有些老人内向害羞,再加上来自农村,口音重等原因,不敢迈出交际的第一步。而这一步,如果由子女来代行,那以后就会顺利得多。

比如,子女可以带着父母,主动敲响邻居家的门,互相介绍认识。如果邻居也有老人带着孙辈,那刚好,两家可以交个朋友,互相照应。

六和公寓例子可以借鉴

在广场大家都说普通话

在六和公寓的广场上,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一律都要讲普通话,哪怕你讲杭普话、绍普话、川普话都可以,但不能讲方言。

68岁的华文林老人说,如果老人们都说家乡话,各自为政的方言沟通,会形成隔阂,把人给自动分群了。

物业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除了经常组织小区里老年人的出游活动外,还有意识地教一些口音重的老人讲普通话。

马琼英是保亭社区负责老龄工作的工作人员。她说,“社区经常会举办针对退休老人的活动。”老人长时间待在家中容易产生孤独感,而参加活动,则可以拓展朋友圈,让心情开朗。

傅立群也认为,外来老人的生活半径,主要还是在子女家所在的社区里。孩子进了幼儿园,老人就没事了。社区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老人参与进来,让大家互相认识,成为朋友,没有孩子的时候,老人可以有个伴,至少有个说说话的人。

老年卡有很多福利

应该事先为父母考虑好

今日嘉园有一个大伯,每天进出小区,都有保安会问他,今天又坐几路车去逛了哪里。

马琼英说,大伯的孙子去读了全托的寄宿学校,而老人因为老伴去世,一人回老家不放心,就此留在了杭州。

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帮大伯办理了老年卡,这样大伯坐公交车,进出公园都可以免费了。

“大伯每天都一早出门,有时下午才回来,看上去心情不错。”马琼英说,后来她才知道老人爱坐公交车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碰到不少爱和他聊天的乘客。

马琼英特别提醒,子女在接来父母后,可以先到所在社区进行登记。这样社区可以帮老人办理老年卡,这样坐公交车、去公园就可以免费。老年卡还可以到龙翔公交总站充值200元,这样也可以租借公共自行车。

不过,也有很多老人来社区反映外地户口在杭州看病很麻烦。要先去户口所在地申请异地看病报销,有些还没办法申请成功。

“我们一般会推荐社区医生,小病小痛可以上社区医院看看,比较省钱。”马琼英说。

傅立群说,杭州,确实是一个很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城市。而在社区和家人的帮助下,杭州终究是会让老人感到幸福的。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钱小萍 记者 岳雁 黄轶涵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