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双人心肺复苏技能大比武
丛晶主任中医师为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genesys医学中心院长Mr.Mark Taylor把脉
开篇语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奔腾的钱塘江水铸造了大江两岸百姓潮头弄浪自强不息、敢为先锋的争创精神。杭州市江干区东毗钱塘江,西依西子湖,中贯京杭大运河,是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也是主城区中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2005年,江干区将创建省级卫生强区列入“十一五”专项规划,开启了发展卫生事业的壮丽篇章,投入经费每年以23.8%的增长率快速上升。江干区以“创建卫生强区,共享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创建活动带动卫生事业优质、均衡、普惠化发展,筑就了安居者的幸福家园。
第一篇章 凝聚合力,夯实基础
大手笔投入强化卫生基础设施
五年多来,江干区高度重视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努力推动卫生强区创建工作。国家、卫生部、省等领导多次视察了江干区的老年医疗康复、社区卫生服务及中医药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省卫生厅杨敬厅长亲自走进“江干区健康大讲坛”,为干部群众传授健康知识。
区委书记徐立毅在创强动员会上亲自作动员部署,蔡仲光区长先后专题调研设施、编制、基本药物财政补偿、医改等重大问题,在区创强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各职能部门和街道、镇合力推进创建工作,全体卫生人员、社会各界和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江干区不断加大卫生投入,最近三年分别为7631万元、9074万元和9125万元,居杭州市主城区首位。
大手笔的投入首先用来强化卫生基础设施,江干区在全市率先制定了《区域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并出台2008-2010年行动计划,本级财政累计投入5300余万元,整体搬迁区卫生监督所,改造提升区疾控中心大楼和区级医院病房大楼,着力强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龙头建设,并迁址新建闸弄口、四季青、笕桥、彭埠、丁桥等5个中心,新、改、迁建社区卫生服务站39家。目前,全区有社区卫生服务站60家,比“十一五”前增加了35%,设施建设全省领先,真正实现了卫生服务城乡全域全覆盖。
同时还强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自动化办公和电子化诊疗,为辖区居民建立了“数字化健康户口”,通过独创的心电图远程会诊系统,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能接受专家会诊。借助远程教学系统,基层医生还可以同步点播邵逸夫医院的网络课件,通过在线学习拓宽视野,进一步实现与省级大医院接轨,共享医疗资源的目标,并将逐步开展视频会诊和双向转诊等新业务。
第二篇章 以人为本,破解难题
创新实行“四式化”健康管理模式
江干区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新医改精神提出了“四全”理念,即:深化以全科责任医师团队服务为核心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为全区居民群众提供“全人、全程、全面”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以社区责任医师团队建设为突破口,创新实行了“四式化”健康管理模式。其中包括,健康档案“动态式”管理,上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通过随访、体检和门诊及时更新数据,使健康档案“活”起来。公共卫生“网格式”管理,分片落实公共卫生责任,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开展针对性预防干预。医疗服务“契约式”管理,为居民提供上门随访、电话回访、慢病管理、健康评估、转诊服务等健康服务。特需服务“定制式”管理,为家庭病床病人、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居民、孕产妇、儿童等人群定制特需服务。通过走进社区,让基层医生扩大了服务人群,居民群众就医更为便利。
大力弘扬中医文化国粹,投资2478万元建设区中医院,8个中心均集中设置中医馆,建设中医特色站26个。实行名老中医进江干和中药房托管、中药饮片直接配送制,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名中医的服务,就近领取配好的地道药材。江干区扎实推进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受到卫生部的肯定。
江干区高度重视基本医疗保障,区政府专题召开常务会议,分别研究医改方案和基本药物制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有力的财政补偿政策,全面实施零差率销售的基本药物制度,各部门和各街道(镇)也密切配合,合力提高新农合等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做到应保尽保。卫生系统积极探索医疗费用控制模式,先后出台了“四线法”和“单病种限价”机制,连续五年保持门诊费用全市最低,区人民医院已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611余万元。
第三篇章 预防为主,综合保障
建立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江干区牢牢把握“预防为主”的新医改方针,创造了以健康管理为主体,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作新机制,为全区居民建立了牢固的健康保障。
建立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按照人性化服务理念,投入资金250余万元,全面打造“全省示范、全国领先”的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有5个接种门诊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并设置电子叫号系统,改变了原来拥挤、喧闹的接种环境。
坚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念,针对辖区流动人口较多的实际,出台政策,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儿童计划免疫、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以及符合条件的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设立了“江干区民工医院”,关爱外来务工人员身心健康。建立了江干区妇幼保健网,在线开展新婚、孕妇、育儿等视频教育,已连续6年保持孕产妇零死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江干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全区596家餐饮单位全部实行量化分级管理。针对农村家庭聚餐较多的现状,出台管理办法,对乡村厨师实行备案、培训和体检制,并实行聚餐申报、提前介入,杜绝食物中毒。同时大力推广“百荷厨房”小餐饮联营模式,让百姓吃得更安心更健康。
全面推进健康城区建设,通过实施“清洁江干”行动,举办“江干健康大讲坛”,发送“江干健康短信”、赠送健康大礼包和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等多种途径,使无害化户厕达到85.5%,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到87.4%,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
温馨的预防接种门诊大厅
新时代的“赤脚医生”李东华上门为外来务工患者服务
第四篇章 培育骨干,提升能力
建立可持续发展医药卫生人才培育机制
江干区借助卫生创强和深化医改的契机,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人才培育机制,切实提高为群众健康服务的能力。
人才层次大提升。公开招录334名卫技人员,在职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到78%,其中博士1人、硕士28人,并培育浙江省基层名中医1名、杭州市基层名中医3名。同时选派9名骨干到邵逸夫医院接受美国密西根医学中心全科医学教育,通过美籍专家带教,培育本土优秀全科医师。
全员素质大优化。依托“杭州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引入省市专家和复旦大学师资,培养卫生管理、全科诊疗和公共卫生管理三类高素质人才600人次,并开展“一月一主题”的“岗位技能大比武”,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整体提升。
特色专科大培育。笕桥医院烧伤科已成为杭州市烧伤救治技术中心,并入选浙江省区级医学龙头学科,在省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同时积极探索“二级医院办中心”的托管模式,整合区级医院优质资源,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指导支撑。
尾声
成果丰硕 着力开创卫生事业新局面
江干区以扎实举措发展卫生事业,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区、浙江省卫生城区和浙江省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在崇德精业、务实高效的核心精神激励下,江干区卫生系统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其中彭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李东华医生,全心致力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健康工作,深受群众认可,被评为杭州市第五届“平民英雄”,央视新闻频道还以“新时代的赤脚医生”为题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江干区将以创建浙江省卫生强区为契机,借着新一轮医改和杭州城市东扩的东风,全面推进卫生服务的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开创卫生事业的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