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的两层砖房,却没任何粉刷,外墙砖裸露着,十年来风蚀雨淋,房屋的外墙已严重风化。而二楼因没封顶,早已无法居住,只能堆放杂物,还伴随着漏水。
这是2009年,桐庐县莪山畲族乡的一处农民危房,屋主是龙峰民族村村民雷土金。雷土金一家是当地有名的困难户,妻子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做基本的家务都有困难,父母年事已高,两个儿子未成年。2009年该户被列入危房救助对象,政府出资3.8万元,将他们家房子封顶,内外墙粉饰一新,并改装了卫生间和厨房。
雷土金家的欣喜变化仅仅是个缩影,这几年来,杭州农村正在经历脱胎换骨的变化。
政府通过危房改造,农村困难家庭住房的安全性能,外观设计、房屋结构、卫生设施、房屋面积、居住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不仅保障了居住安全,也提升了居住品质。同时,有些困难家庭还搬迁到了中心村、中心镇,享受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带来的便利。
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事关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经过4年的探索实践,杭州市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户主体,尊重民意、顺应民需,多方协力、长效救助”的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经验,具体做法概括为“一个中心,四大创新”。
市建委介绍说,“一个中心”是指杭州市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始终坚持“保障民生”为中心,以解决农村困难家庭“住房难”为基本目标,探索构建城乡一体化住房保障体系为发展理念,最终实现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目标。“四大创新”是指在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程中,从理念、机制、政策、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据悉,2007 -2010年,杭州市累计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8690户,改造面积117.2万平方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中,大家首先关注到的是安全保障问题。根据2008年杭州市危旧房现状调查,全市共有14517户的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急需改造,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有8754户,占总户数的60.3%。根据先急后缓的原则,经过4年的推进,杭州共完成869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已完成2008年危旧房调查总量的59.9%。
目前,农村困难家庭人畜混居现象基本消除,已实施改造的困难家庭户均居住面积可达100平方米以上,拥有独立厨房和卫生厕所的比重分别达96%和97%,自来水通水率达99%。
另外,通过危房改造,在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困难家庭拥有了一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并通过异地改造,搬迁至生产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为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带动城乡规划对接、城乡要素交流、城乡产业共荣、城乡管理接轨、城乡差距缩小,助推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目前,已实施危房改造的困难家庭中,有16.5%的困难家庭搬迁至中心村、有5%搬迁到中心镇,享受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带来的便利,社会生活品质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