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伯家这件怪异的青瓷和杭州第三座南宋官窑有关?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0-07-20 06:58   

他说,此前已经难倒了好几个鉴定师

看到本报7月12日《杭州存在第三座南宋官窑?》一文后,昨天,市民马大伯致电本报记者称,他收藏有一件南宋青瓷,制作工艺很像文中所提的未知官窑出产青瓷。

马大伯这件青瓷,圆口白胎,晶莹翠绿,厚釉瓷身带着层层叠叠的冰裂纹,瓶底烙着一个篆书“官”字。

“玩瓷器的人都知道,已知的南宋官窑瓷器不是这种工艺。”正如马大伯所说,目前收藏界公认的南宋官窑青瓷特征,应该是‘紫口铁足’,即瓷器上口沿薄釉处露出灰黑、泛紫,足部无釉处呈现铁褐色,显出稳重、朴雅的风格。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是,胎骨含铁量高。从考古发现与传世器物看,南宋龙泉窑的黑胎瓷产品、南宋郊坛下官窑和传世哥窑器、明清两朝景德镇仿哥器都有这一特征。

马大伯说,在2003年左右,他曾就这件瓷器请教过好几个拍卖行的资深鉴定师。

“他们一看都摇头。”他说,这些鉴定师们一致认为“没见过这样的南宋官窑青瓷”,除了工艺不符外,还有一点让他们疑惑的是瓶底的烙篆“官”字。

鉴定师的疑惑,正是马大伯心中的期望。他说,这些年来他一直想让这件奇怪的青瓷“有个说法”。而本报前面的报道“又勾起了他这个愿望”。

不过,马大伯自己首先否定了这个瓷器属于“仿造品”的可能。他说,这个瓷器来自上世纪70年代早期的凤凰山,系一个当时参与挖防空洞的朋友,无意中挖得后赠送给他的。

“那个时候大家普遍都没有文物收藏意识,自然更不可能去仿制”。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后得知,已移居香港的马亦超先生在其《南宋杭州修内司官窑研究》一书中记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有收藏爱好者就注意到了凤凰山上一带的瓷片,而他本人当年也曾在凤凰山挖防空洞现场捡到过瓷片。

未知的第三座官窑,难道就沉睡在凤凰山周边?抑或是,这种工艺只是修内司官窑后期的另一种青瓷烧制手法?

本报将继续向有关专家求教。谜底待解。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毛剑杰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