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杨蓥晖 宋桔丽

" />
杭州网
Eng|繁体||
时政要闻   领导重要讲话   新政解读   新政要览   图片新闻   杭网议事厅   区县传真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杭州新闻中心> 杭州新政> 时政要闻
 
滨江治水记
2017-11-28 07:03:01 杭州网

永久河

华家排灌站

风情河

新浦河

李婷婷 杨蓥晖 宋桔丽

“记得我小时候见过的北塘河是清澈的;那时候,河面上往来船只不断。河岸边处处是芦苇,青幽幽的。但20多年前,河水开始变浑浊了。”曾经住在滨江西兴古镇的陈于晓,近日沿北塘河走了一遍,看着重现清澈的水面,想起小时候“水里的愉快生活”,感慨“陌生又熟悉”。

像陈于晓这样,从眼前实实在在的治水成果中唤醒童年记忆的,在滨江,不在少数。

背倚钱塘江的滨江,区内大小河道贯穿,有着72公里42条河道,还有1800亩白马湖水域和125个大小池塘。和多数江南水乡一样,这里有桨声灯影的过往,也曾出现“雨天看海”的尴尬——但如今,正如北塘河的蜕变,滨江的河道版图就像经过一双魔术之手,芜乱去,清流出,离人们期待的“碧水绕、美景现”也已不远。

A

清河道,治污水

滨江区风情大道西侧,站在风情河的观景桥上,韩知初凝视着桥下碧波荡漾的河水,水岸葱郁的鸢尾,两岸是生长密实的草坪,虽已入冬,仍是一副静好惬意的模样。

“你根本无法想象两年前,这里是什么样子。”作为滨江区“五水共治”办主任,韩知初可以说是看着这条河从最初的“脏乱差黑臭”一点点变成今日的“净畅绿美靓”。

这是条断头了10多年的河,南北不通。早先时候两边还有几个村庄,居民家的生活污水“哗哗哗”往河里排,不到两米宽的河道,越走越窄,淤泥越积越厚,最后干脆消失在了乱草丛中。

以前住在协同十一组的村民还会抱怨,“风情河哪有什么风情?夏天都是苍蝇蚊子,水都是黑的,臭也臭死,还风情咧?”

而就在前年,风情河终于等来了疏浚的日子。滨江区河道监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最难的就是清淤。堵塞了太多年了,光清淤就清了14万立方米——这也是‘五水共治’以来,整个滨江清淤体量最大的一条河。”

而且,滨江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这条“死沟”挖成河,南北打通北塘河和建设河。“这样在滨江东部区块,形成了一个北有建设河、西有十甲河、南有北塘河,再加上风情河的内河小循环体系,一旦有积水,就可以迅速排到河里,再通过排灌站排出城市河道。”

同时,滨江也给风情河再造了一个生态系统——河面上建设浮床浮岛,在水下种植沉水植物,有效吸收水中氨氮、磷等富营养物质的同时,又抑制藻类暴发。

风情河的“前世今生”,是滨江“清河道,治污水”的一个缩影。包括风情河在内,滨江打通了西兴后河、四季河、冠山河、陈家河、山北河、新浦河等断头河,使得以前四季都黑乎乎的四季河,开始有点四季如春的味道;滨江最清澈河道新浦河,天气好的时候,一眼能望见水底;山北河的水质,也多次达到I类、Ⅱ类……

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滨江要剿灭的12条劣V类河道,日前已全部通过省、市、区三级验收,剿灭劣V类水体工作基本完成。

B

治本,净水源

滨江区浦沿街道境内的汤家河,曾被人视作滨江“最难弄的河”。五颜六色、脏兮兮、杂草丛生,这些都曾是汤家河的关键词。这条河的治理,是从2015年5月开始的。一开始,河底轮种叶黑藻、伊乐藻、菊花草这些沉水植物,没想到,水下被污染的淤泥太厚,一个月后全部死光了。

什么原因?

原来,汤家河位于浦沿工业园区,由于建成较早,污水管管道破损严重,让有些企业污水漏排进河道。加上周边住宅区和多所学校的生活污水雨污合流进了河道,最终使得汤家河的治水,常年没有起色。

同样,滨江最长河流——永久河被戴上黑臭帽子的其中一个原因,也与截污纳管做得不够彻底有关。

“河道的水质能否有质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沿河的截污纳管。要是截污纳管不到位,那么提升水质就只是空谈。”韩知初说,治水需治本,净水源。近年来,当地在河道清淤的同时,河道两岸的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工作也在同步推进,水面河岸齐头并举,挂图作战。

今年,滨江完成了14个住宅小区(苑)雨污分流工程,20个截污纳管任务。截至目前,全域新增污水管网7.81公里,建设雨水管网10.96公里。

整治后的汤家河,一眼望去已几乎看不到什么漂浮物。根据监测,水质主要指标稳定在Ⅳ类水质,最好的时候,达到了Ⅲ类。

C

水连通,质变清

滨江有两条河道曾被测出I类水质,一条是地处滨江南部的山北河,另一条是新浦河。这两条河道的共同之处,都是直接连接着华家排灌站,成为引钱塘江水入内河的上游首站。

以前,钱塘江的江水不好引,潮汐不说,还挟带泥沙——本来内河河道就沉积着淤泥,如果直接引水入河,可能会造成堰塞。不过,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滨江区排灌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我们主要在华家排灌站的进水中加入絮凝剂,通过水泵搅拌,下游400米的河道作为沉淀反应池,这样出来的水,透明度就比较高了,然后再进入到内河。”

航拍的照片显示,在华家排灌站两侧,处理和未经处理的水质区别非常明显——一边是钱塘江刚进来的黄色水质,一边已经清澈碧绿。

而首先流入华家河的清澈水流,不经停顿又在河网密布的滨江,自新浦河、杨家墩河、高教河等大小河道,自西向东而去——新浦河、山北河、许家河在调水初期发生的变化最为明显。这几条河的透明度及流速呈逐渐上升趋势,水质明显改善。其余河道,在调水中后期水质也同样有改善。

韩知初说,“都说‘流水不腐’。治水的本质,还在于引来清水,让水流动起来。”而这种“活水自钱塘江来”的成功治水方式,正在被复制到滨江其他地方——比如浦沿排灌站,同时还有西兴后河、十甲河、风情河三个小型“清水入城”项目,引配水流量最大可达到120000立方米/天。

据介绍,目前滨江已建成了7个排灌闸(站),形成了两个水系:北塘河以南一个水系,二进二出,华家排灌站和浦沿排灌站进,江三排灌站和铁岭排灌站出;北塘河以北一个水系,二进一出,十甲河闸和风情河闸进,建设河排灌站出。“‘雨天看海’已经成为过去。”

尽管治水不断向好,但滨江仍有更高规划,即新建两条河,让滨江的水系全部连接起来。

一条是陆家潭河,离新浦河不远处,是一条多年治理不愈的“断头河”,水质也无限逼近劣V类。韩知初透露,“我们要在年底前,沿着西边再新建一条陆家潭河,把这条河和新浦河打通,把新浦河的水,引到陆家潭河来。通过活水和清水来治理黑臭河,也同时解决了智慧新天地这一片区的排水问题。”

另一条要建的河,是冠山河,即绕着冠山建一条河。“等这两条河建好了,滨江全部的水系都活了。”

D

智慧治水

高新企业云集的滨江,在这场治水运动中也不囿于传统方式——当地正借势第三方专业机构,构建一张“水陆统筹、天地一体、点面结合”的检测监控网络。

在韩知初的电脑上,有一个河道实时监测系统软件,可以查看河道水温、溶解氧、浊度、氨氮含量等多项数据,这个数据每四小时可以检测一次,点点鼠标就能看到河道的水质情况。“这套系统是由华数建的,河道水质检测则由聚光科技负责。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据悉,滨江在全区河道和雨水管网的关键节点安装了水质实时检测仪、河道水位水文监测仪、河道视频监控仪、管网水位自动监测仪,依靠GIS平台展示监测数据。目前,已建设河道水质自动检测站19个、河道流量监控站7个、河道雨水监测站12个、管网水位监测站26个、河道视频监控点位29个、智能感应井盖628个。

“打开电脑上的平台,水系图上清楚标注着各个站点的位置。如果某监测点附近的水质发生变化,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能锁定位置,及时做出处置。”这意味着,滨江可全面实现对水环境、污染源、生态状况等河道环境要素的自动感知。

智慧河道引入信息化和物联网科技手段,不仅为滨江的统一治河提供了全面调度决策信息支持,同时也为健全智慧滨江物联网的统一基础服务平台和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了信息支撑——这种科学系统的智慧治水,也给滨江带来显著变化。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李婷婷 杨蓥晖 宋桔丽

    编辑:吴阳杰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大政纵览
 
大政图鉴
 
“复兴号” 首入杭州
 
杭城有了首个家庭心理 ...
 
紫金港立交竣工在即
 
宣讲接地气 传播贴人心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