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韩海兴过得有些“拘束”。
一家10多口人,在100平方米左右的出租房里,热热闹闹吃了个年夜饭,开心是开心,总归感觉挤了点——而原本三层楼又带院子的房子,年前已经腾空,要拆迁了。
算上刚过的年,老韩今年65岁了,大半辈子都住在西兴村,看着滨江区区划调整、看着村子四周竖起高楼、看着地铁一号线从门口经过……
不过,这一切熟悉的旧景,在他同意拆迁之后,很快就会成为留在脑海中的记忆了,“总要听从大道理的,别人拆,你不拆,倔在那里当‘钉子户’,这也不对。”
这种“大道理”,除了浙江已施行3年的“三改一拆”之外,同时也有村城变革的社会内在所需——隐藏在高楼暗影处的老旧村庄,终究会变成城市模样,随后踏入一街之隔的现代都市。
老党员的“高音喇叭”
你说拆迁吧,总归是难的,毕竟,拆别人的房子,哪有那么容易?
花园徐村的党员老徐,今年80岁了,在当地很有“威望”,村里的干部,都吃不消做他工作,“喉咙一大,像个‘高音喇叭’一样,你说东,他说西,就是守着老房子不拆。”
老徐的老宅,在花园徐村31号,是那种有飞檐有牛腿的老屋,一直舍不得拆。西兴社区书记周国荣称,“去年刚谈拆迁的时候,老徐说不听,还拉拢七八户人家搞‘同盟’,我看这个味道不对,自己去当‘重点户’的组长,做他们的拆迁工作。”
周国荣还记得,开始一趟两趟去,一些“重点户”的家门都走不进,更不用说坐下谈谈了——于是,他决定,这场拆迁“拉锯战”就从老徐开始,“讲道理,讲政策,白天讲,晚上讲,一遍遍讲,讲到他觉得这个事情是对的为止。”
周书记的话没少说,自己的烟也没少递——老徐最后把字签了,这只村里的“高音喇叭”,也开始“转向”帮着社区说话了,“后来留着几户不肯拆的‘重点户’,老徐也没少去做思想工作。”
去年7月,花园徐村的80多户人家,都签了同意拆迁的字,这个留着半亩池塘、几畦绿油油菜地的“城中村”,在纸面上已经写上了城市的定义。
解了“疙瘩”,劝了村民
在一天的很多时候,地铁一号线的西兴站,总是呈现着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重庆烤鱼、麻辣烫、打卤面……沿街店面一字排开,招呼着从地铁口不断走入和涌出的人们。
而在这条繁华的街道背后,却多年来“遮掩”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老村庄——从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下面,可以径直走到西兴村——不过,刚才还是大理石地面的广场,马上就踩上了一条泥路,两边种满了青菜和大葱。
韩海兴就住在这个村里——现在已经搬走,酒瓶儿、破鞋子、老式电视机……横七竖八躺在他家的院子里,甚至连门牌都掉了——这些东西,已经用不上了。
西兴村要拆的时候,老韩心里也有些“疙瘩”,这么好的房子,离地铁口也就200米,去趟西湖边的龙翔桥,不过半个小时,怎么说拆就拆了呢?
老韩也是30多年的老党员,在村里还当过干部,有些事情,想得明白,何况村里很多同辈和晚辈,都愿意听他的话,听他的道理,学他的样,“大道理、大政策总要服从的,我签了字之后,还劝好几户‘重点户’也把字签了,如果不是我去做工作,估计现在还‘顶’在那里。”
老韩这种“自信”的说法,也得到了周国荣的证实,“没有这些老党员帮忙,估计我们的拆迁工作,肯定是没这么顺利的。”
到下半年,老韩和几十户一起签字的村民,就能拿到敞亮的新房子了。
不把“城中村”带入G20峰会
似乎没有一个杭州的城区,能比滨江更有城乡“恍惚”的感觉,甚至在西兴街道的办公大楼,一眼望去,远处是每平方米上万元的楼盘,而俯视近处却是连片菜地。
经济增速已跑赢整个浙江的滨江,当下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变革更迫切。今年当地两会期间,滨江区区委书记詹敏表示,“作为杭州的新城区,我们源于农村变革,为城市而生,滨江的发展,征迁是绕不过去的坎,滨江的‘三改一拆’,关键在于拆迁。”
3年前,西兴街道星民村一改以往拆迁模式,在滨江率先实现了整村拆迁,而这种模式,如今被复制到滨江其他地方,仅在去年,包括西兴、长河、浦沿在内的3个滨江辖区内街道,先后完成17个社区整村、连片拆迁,“交地3384亩、签约3503户,相当于前3年的总和。”
或是巧合,今年9月,杭州将举办G20峰会,而地处滨江最东沿的西兴街道,多年来厚积薄发后将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我们决不把城中村带入G20峰会,决不把城中村带进‘十三五’!”——就在全城进入G20峰会倒计时之际,西兴街道有关“城中村”的城市重构,也进入坦然的收尾倒计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