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观点鲜明、各抒己见的建议
是我们乐意在“两会”上看到的
去年,快的推出“一号专车”,此后,市场上陆续出现滴滴专车、神州专车、Uber等境内外的专车软件。与此同时,专车是否涉嫌非法营运引起争议。打车软件能否缓解出租车运力不足?专车是否合法?政府是否需立法对之监管?这些问题也成为本次杭州两会的热议话题。有人大声叫好,有人力挺抵制。有人建议赶紧出台或修改法律法规,有人说先出台文件,等条件成熟了再立法。
新生事物,专车服务,你怎么看?
YES
正方
专车很便利,服务好
张帆是一名80后政协委员,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对互联网专车服务的形式很赞同。他去了多家专车公司调研,并提交了一个关于鼓励和逐步规范“专车”发展的提案。
他说:
互联网专车服务能更好地匹配市场。我亲身体验过,上车后,司机先递来一瓶水,同时专车给用户投保的意外保障险也开始生效。服务完成后,可以对司机评星打分,这也是用户监督的一种。
专车既提供叫车、预约用车、接送机和包车等既有服务,同时还有酒宴专车等服务,基本上涵盖了生活中的多数需求,确实很便利。专车公司非常愿意接受政府的监管,希望和政府共同规范这个市场。
杭州是一个鼓励创新和包容的城市,对新生事物,应该保持相对积极的态度。
建议政府允许专车作为出租车市场的补充,从法律层面把专车身份问题解决。
我建议杭州政府要走在全国前面,尝试规范专车市场,通过市场的力量解决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市场行为倒逼解决长期存在的打车难问题。
反方
私家车参与专车服务有风险
产生社会不公
市人大代表卢建华力挺抵制非法专车服务,在两会上他提了《关于加强对非法“专车服务”的打击力度,维护正常营运秩序的建议》。
他说:
专车服务,尽管有不少的市场需求,也迎合了一些高端商务人群的需要。但提供专车服务的基本上是社会自用车辆,主要是私家车,服务人员也是私家车主。在现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私家车参与专车服务属非法运输合同,不被法律认可,不受法律保护。私家车载客营运,一旦出现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可拒绝理赔,打车者的人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风险完全由非法营运者与打车用户自行负责。
专车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扰乱了现行体制下正常的出租车行业市场和营运秩序,产生了新的社会不公平。
建议主管部门加大对非法“专车服务”现象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切实保障打车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