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时政要闻   领导重要讲话   新政解读   新政要览   图片新闻   杭网议事厅   区县传真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杭州新闻中心> 杭州新政> 时政要闻
 
毛泽东的杭州情缘——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2013-12-26 03:29:56 杭州网

毛泽东在杭州写作的诗词选

《五律·看山》

《七绝·五云山》

(1955年)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七绝·五云山》

(1955年)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七绝·观潮》

(1957年9月)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七绝·莫干山》

(1955年)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第二故乡”人民的深切思念

——缅怀毛泽东留在杭州的千秋功业

王祖强

今年12月26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120周年诞辰纪念日,也是杭州人民情不自禁充满缅怀思念的日子。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杭州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曾不止一次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到了杭州就像到了家,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执政党建设,毛泽东不停地深入基层考察调研。在许多年份里,他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住在远离京城的地方。离开北京,毛泽东最喜欢到的是南方。在南方,毛泽东又最喜欢来到杭州。在这里,他一共住过50多次,加起来有780多个日日夜夜,给杭州人民留下了十分难忘的永恒记忆。

在这780多个朝晖暮色中,毛泽东运筹帷幄,厘定治国方略,酝酿重大决策,推涌斗争波涛,绘制建设蓝图;在这780多个斗转星移时,毛泽东深思熟虑,撰写宏篇巨著,高屋建瓴,指点江山,机锋卓见,椽笔纵横,中外同钦。毛泽东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和朴实平凡的伟人风采,如山川日月,流惠杭州大地。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召集过至少23次重要会议:分别主持了5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2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次大区书记会议、9次华东地区省市委第一书记会议和1次有关东南沿海战备工作的会议。此外,毛泽东在杭州还召开过5次各种层次的座谈会,参加者既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国务院主管领导,也有浙江、杭州地县级的基层领导。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制定或作出过许多重大的决策: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主持了对《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的讨论修改;多次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就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多次组织座谈、讨论,并提出农业“十五条”、“十七条”,最后形成“四十条”,作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公布;为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主持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重编工作,为该书重新写了序言,并以“本书编者”名义为104篇材料写了按语;为解决日益凸显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听取了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省一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讲话发表后各地思想动态的汇报;接连两次召开杭州会议,提出了17个问题,为南宁会议上形成的《工作方法六十条》作了准备;为探讨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组织读书小组,认真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提出了许多极有见地的观点;审阅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三年(1960至1962年)的计划报告,听取了关于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期计划的一些问题的汇报,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多次就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哲学问题和教育问题等发表意见。为了切实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毛泽东还在杭州推动全国进一步开展以除“四害”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写就了许多重要的文稿、批语和信件:除了如前所述的《宪法(草案)》、各种决议草案、通知以外,还有洋洋10万余言的谈话记录,几十封的信件,上百篇的批语、批示,这些都直接指导和引领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开展了许多重要的调查研究活动,了解和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为共和国重大决策的抉择探寻实践的依据:他多次亲临杭州农村,了解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生产等情况,推动全国农村进一步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指派身边工作人员到杭州农村调查,了解民生;通过江苏、浙江籍的警卫战士,了解他们家乡的情况;听取杭州各级干部的意见,了解基层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和部分纠正“大跃进”的错误;带领华东地区各省市委的主要负责人,对杭甬铁路沿线农村进行调查,探讨解决农村存在的问题;组织中央调查组分赴广东、湖南、浙江三省农村调查,并在杭州多次听取浙江调查组和浙江省委、杭州市委的汇报,具体指导调查工作。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分析和研究了许多重要的国际事务,作出过许多重要的判断和决策。随着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加大,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毛泽东的“第二故乡”杭州,也自然成为他邀请外国党政、议会领导人及国际友人前来做客的重要地方。从1954年初到1970年8月,毛泽东在杭州会见的重要外宾有31次(批)共29个国家。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并深刻论述防止和平演变战略在杭州;高屋建瓴地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境冲突的主张在杭州;针对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流产,及时会见金日成,交换双方对国际局势的看法在杭州;为了反对修正主义,组织开展对苏共中央的论战也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发生在杭州。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还被秀丽的山水所感染,诗兴盎然,挥笔书写了《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七绝·观潮》、《七律·读报》两首、《七律·改鲁迅诗》、《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8首诗词。其中,《五律·看山》、《七绝·五云山》、《七绝·观潮》对杭州的北高峰、五云山和钱塘江进行了直接的描述,气势磅礴、引人入胜。

杭州吸引着毛泽东,毛泽东也始终关心着杭州的建设和发展:杭州的许多大型工程得到过他的过问与首肯,杭州的许多干部得到他的关心和培养,杭州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得到了他的协调与解决,杭州的不少成就与经验得到他的褒荐而在全国传播和推广。

毛泽东视察过杭州的农村、厂矿、军营、海塘和居民小区、科研院所,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民意。毛泽东批转过许多杭州的典型材料,如他亲自撰写了按语的浙江省农业合作化7个典型材料中,就有建德县邓家乡和千鹤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并分别将原题目《邓家乡怎样运用中心社带动互助组和个体农民开展生产运动的》、《千鹤农业社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复收复种中劳力不足的困难》改为《合作化模范邓家乡》、《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他亲自撰写长篇批语的浙江省7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典型材料中,就有中共桐庐县委副书记娄秉宜写的《严如湛同志三下后进队》和中共余杭县委农村工作部的调查报告《余杭县五常公社大队干部参加劳动好》等等,向全国宣传、推广浙江及杭州的做法和经验。毛泽东多次听取杭州市委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对杭州的经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并在杭州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了出席浙江省三级干部会议的全体代表。可以说,杭州的建设和发展,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大到杭州的建设项目、发展规划,都倾注了毛泽东无数的心血。

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了这么多重要会议,制定了这么多重大决策,写就了这么多重要文献,进行了这么多重要谈话,开展了这么多重要的调查研究,接见了这么多重要外宾;毛泽东在杭州批转了当地这么多的文件,推荐了杭州这么多的典型,听取了杭州这么多的汇报。毛泽东为什么这么钟爱杭州?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说,浙江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东南沿海的门户,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令毛泽东牵挂。有人说,浙江以及杭州解放以后的主要领导,都与毛泽东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都为毛泽东所信赖和重用。有人说,毛泽东十分重视“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浙江及杭州的农业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区。有人说,浙江各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好,取得了一些原创性的经验,多次引起毛泽东的关注。也有人说,杭州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灵秀,西湖幽静安详,是毛泽东思考问题的绝佳场所。

解放后,多次担任毛泽东在杭州的警卫任务,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和生活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原书记王芳是这么解释的:解放后毛泽东为什么喜欢到杭州?为什么中央许多重大决策都是毛泽东在杭州酝酿作出的?除了杭州自然环境好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对浙江及杭州的整体工作是满意的。在当时党的指导思想上(包括毛泽东自己的思想上)两个发展趋向——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趋向、错误的趋向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浙江及杭州的干部敢于讲真话,工作是努力坚持实事求是的,头脑是比较冷静的,作风是扎实的。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一直是高涨的。毛泽东在多次调查研究、深入群众的过程中,是可以深切感受到的。浙江包括杭州提供的经验,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无疑让毛泽东感到特别有价值。

50多次亲临视察的点点滴滴,780多个思考抉择的日日夜夜,毛泽东留在杭州的巨大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毛泽东留给杭州人民的深切记忆丰厚铭心。杭州人民永远忘不了:毛泽东在杭州西子湖畔激扬文字,在奔驰专列上与基层干部促膝交谈,在普通百姓家中亲切垂询,在乡间田头凝重沉思,在钱塘急流中搏击雄姿,在山峦小道上奋力攀登。杭州人民将永远继承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永久纪念毛泽东这位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总策划:韩卫 曹正法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沈涛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开心  豆瓣  人人  Twitter  Facebook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大政纵览
 
·聚焦2010年杭州市两会
·杭州向全国派发旅游消费券
·2009年三大报告公示
·印象西湖,杭州的一张金名片
·杭州向67万市民派发亿元消费券
大政图鉴
 
杭州:动手做礼物 关爱...
 
锦绣社区有个廉政文化 ...
 
洪氏后人西溪洪园祭祖
 
我的马儿有故事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