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时政要闻   领导重要讲话   新政解读   新政要览   图片新闻   杭网议事厅   区县传真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杭州新闻中心> 杭州新政> 时政要闻
 
许康飞: 天堂入殓师
2012-05-24 04:46:42 杭州网

许康飞在工作中

正是《入殓师》这部著名影片,让人们对这个职业有了真正的了解。

5月23日,农历闰四月初三,阴。

依照中国传统,逝者出殡一般都选在农历单数日子,这天上午,杭州市殡仪馆内显得比往日要繁忙许多,伴着四起的哀乐,披麻戴孝者成群出入。

穿过大堂,转过几道,最里角便是化妆间,在这里,入殓师们将为逝者做人生最后一次“梳妆整理”,让他们可以体面地与家人作告别,而后,化为尘灰。

在哀伤弥漫的气氛里,这片常人难以涉足的角落,伴着运转的冷气设备,冰冷,却又平静肃穆。

“火葬场要不要去?我说去的”

深蓝色大褂,一次性手套,许康飞从容熟练地为一位逝者做着遗容整理,每一道程序前,他都会默默念叨几句:“现在给你洗脸,净身……”算是跟逝者作最后的告慰。

那是一种没有应答的交流,带着人间留给他们的,最后一丝温度。

“在这里工作,没人会害怕,没人可以逃得过死亡。”许康飞,国家一级防腐整容化妆师,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曾被劳动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今天一上午做了48个。”53岁的他在入行前,还有过一段战场经历,“1978年入伍,1979年就被抽调到云南前线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

退伍回来后,当时杭州殡仪馆有招工,敞开了前门都没人要进。“他们问我,死人怕不怕?火葬场要不要去?我说‘去的’。”

简简单单两个字,20出头的许康飞走进了殡仪馆,在这个世人最避讳的地方,一待就是27年。

“那年3月份,我来的时候,殡仪馆还很荒僻嘞,我就住在馆里。开始晚上也做噩梦,习惯了就无所谓啦,战场上什么场面没见过,有啥好怕的。”

最近几年,不善言语的许康飞开始常常见诸报端:援助玉树地震、代表国家远赴海地,在去年7·23温州动车事故中,备受关注的伊伊父母、杨峰妻子等也都是他做的遗容处理。

通过各大媒体报道,大家才渐渐知道,这位憨厚的老许是一名入殓师,而且在这行干到全国都首屈一指。

用孤独的坚守换来宽慰与理解

“在生命消失的地方唤起对生命的热爱。”实习生方闽男在自己的QQ签名里写下这样一句话。

自去年7月开始,年仅22岁的他进入了杭州殡仪馆实习,师从许康飞。今年7月,他将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成为一名职业入殓师。

这位来自福建的90后男孩,似乎有着不同于其他同行的魄力,“生活里,我从来不会跟别人刻意隐瞒。”在师傅的影响下,他相信,要赢得理解和尊重,最起码自己要认同这份职业。

新鲜血液,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加入,在许康飞看来,是社会开放和理解的证明。而这一切在方闽男眼里,是师傅数十年付出,换来的回报。

他对师傅的经历可谓如数家珍:“相对他们那个年代,如今大家对这个行业的认同度普遍在提高,这也是我佩服师傅的原因,这是他们创造出来的。”

“带给逝者最后的温暖和尊严,就是对生者最大的宽慰。”许康飞常常将这句话摆在嘴边,让身边人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是我们这份工作的意义,更是我坚持的动力。”

“这是一件我心仪已久的事”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是日本电影《入殓师》里的一句台词。2008年,这份敏感而特殊的职业,通过艺术家的镜头,曾感动过整个世界。

然而在现实生活里,即便是在这个行业做到了极致的许康飞,也只能默默地把这份所谓的“美好与神圣”放在心里。

早些年,有人问起他做什么工作,他总是含糊其辞,刻意避免。他也从不主动与别人握手,逢年过节,别人走亲访友时,许康飞也是永远把自己关在家里,谢绝各种聚会,更不会主动到别人家串门。

“来来往往见过太多了,长则一年,短则数天,有些人头天来看了下这工作,话都不说,转身就走。”在许康飞的记忆里,几乎没人能长久坚持下来,“我们那批人留到现在的就3个。”

许康飞也不是没有动摇过,亲人的避之不及,生活的处处碰壁,也曾让他辗转难眠。“没办法,我也理解,但这个活总要有人干。人人都说这份工作脏,我却觉得我是在做一件心仪已久的事情。”

他的这份情结源于惨死的战友。

2005年清明节,许康飞来到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事后他在博客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二十九年了,满山都是盛开的山茶花,很漂亮,可是我的战友走得很不漂亮,指导员的身上被机枪打成了马蜂窝,班长的脑袋被弹片削去了一半,一个个二十出头,原本鲜鲜活活的。

“没到殡仪馆之前,总觉得这一生欠了一件事情,这没有多神圣,我只是想让他们走得漂亮点。”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超    编辑:何鲁飞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开心  豆瓣  人人  Twitter  Facebook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大政纵览
 
·聚焦2010年杭州市两会
·杭州向全国派发旅游消费券
·2009年三大报告公示
·印象西湖,杭州的一张金名片
·杭州向67万市民派发亿元消费券
大政图鉴
 
绿茗溢茶香
 
文化助残 放飞梦想
 
杭州出台农业标准化行 ...
 
桐庐举办首个“百姓日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