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始3D人脸影像采集
早上9点半,杭州颐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欧先生就带了一名质量员赶到区建设大楼的建筑业管理处,采集人脸影像。“去年年底已经有十几人入库,今天是增加人员来补录。”欧先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来,熟门熟路。
每个工作日,差不多从早上9点开始,建筑业管理处采集人脸影像的办公室就会“人满为患”,信息录入、人证比对、影像采集,“一条龙服务”。据了解,这项针对我区建设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实际到岗率进行考勤的刷脸系统已在全区建筑工地广泛应用,并在新开工项目实现全覆盖。截至3月27日,已录入17684名管理人员进入储备库,通过审核15300多名;考勤点(建筑项目)136个,正在使用这套系统考勤的有106个。
神秘黑匣子的特殊功能
在位于二楼的建筑业管理处办公室,记者看到,除了一台放在桌面上的人证对比机器,靠门边的墙上挂着两台黑匣子一样的人脸采集机,为了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两台机子高低不同。每个进来采集的人,需先录入基本信息,然后到人证对比机上刷身份证识别是否是本人,再到人脸采集机上进行人脸采集。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全方位3D录脸开始。随着机器的提示音,“请往左一点”“仰头平视”……还没半分钟,“采集成功”。刘小姐的人脸采集就完成了。一套程序过后,这台黑机子把人脸180度无死角全部保存了下来。
吴建伟是采集人脸影像的技术人员,从去年10月1日开始,每个工作日他都驻守在这里。他告诉记者,这套3D人脸识别考勤系统主要服务于区建筑市场信用网——监督管理平台,自带网络和GPS系统,并拥有双摄像头,其中一个具有红外感应功能。
从去年10月1日开始,这套3D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开始采集,“去年年底前来采集数据的人最多,有时一天五六百号人都不止。”因为办公室太小,就只好移到辅楼4楼大房间里进行。过了春节后,前来采集的人少多了,“但每天起码也有四五十号人,多时有百把个,大多以增加人员补录的为多。”吴建伟说,除了现在工作的两台机子,还有一台备用的,人多时就拿出来。
正带着2名项目经理前来采集的浙江协力建筑有限公司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驻地在杭州市区,现在杭州市还没有采用这套系统,“很先进,余杭建筑市场管理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
“这套系统属于余杭自行研发应用到建筑领域,在全国确实不多见。而且建筑工地应用很方便,只要有电,不需再拉光纤,几乎不会增加项目成本。”吴建伟接话道。
刷脸考勤主要应用于新开工建筑企业
区住建局建筑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3D人脸识别考勤系统除了常规考勤外,还应用于招投标和项目信息数据变更等的人员资质审核。考虑到工期等因素,目前这套考勤系统主要应用于新开工建筑企业,大多是2017年10月1日后办理施工许可证的项目。
今年2月1日,在前期采集的基础上,区住建局下发了《关于对余杭区建设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实际到岗率进行考勤的有关通知》,明确考勤对象为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驻现场管理人员。符合考勤对象要求的建设工程项目,其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驻现场管理人员应事先在余杭区建筑市场信用网录入人员信息,并到区建筑业管理处采集人脸影像入库。同时要求施工现场每日考勤时间段为上午6点至11点,下午13点至20点,一天记两次,每人每月有效考勤次数应不少于40次。
在余杭区建筑市场信用网上,记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考勤地点、考勤人数及考勤公布图等。“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建筑企业提供虚假信息,还能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监管,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稳定。”建筑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浙江华临建设集团承建的星桥街道贾家社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现场,记者在入口处看到有三个闸口,一侧墙上挂着的电视机与网络相连,工人进出刷卡考勤,人像及信息都会在上面显示。不过这并不是3D人脸识别考勤系统,而是他们单位自行投入使用的刷卡考勤系统。
“每天我要进行四种考勤。”该项目负责人陈林告诉记者,他们项目自身有一套完整的考勤制度,是针对所有工人的,就是入口处闸口,还有业主方和项目内部针对所有管理人员的考勤,另外就是建管处针对管理人员的3D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记者看到,在项目技术部,墙上挂着一台和建管处同样的黑匣子,陈林一比对人脸,就出现提示音“已考勤”。“人脸识别考勤是这一两年出来的先进技术,以前2012年左右还是道闸考勤,走一下滚一下的那种,后来又更新为门禁,利用网络留存记录。”陈林说,现在华临也有个别项目针对所有工人实现人脸识别考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