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官回家去种田的老尹有个梦想——
打造原汁原味的“世外桃源”
抛荒田地种上农作物。
老书记尹红华成为职业农民。 邓林 摄
这几天,每到早上7点左右,在建德航头镇航川村南八自然村村口,就能听到挖机的轰鸣声。走近田头,果然看见一台大挖机,正挥舞着铁臂做清淤泥塘的作业。原来,趁冬季农闲时间,航头镇的湾湾农场正在捯饬自家的新鱼塘。
“这两个鱼塘用来培育鱼苗,培育好后再投放到对面的水域去。我们承包的这带水域面积有126亩,现有鱼苗22万尾,主要有草鱼、鲤鱼、还有白鲢鱼等鱼种。”眼看自己的家庭农场的新规划就要步入正轨,尹红华笑容满面。
做“四型”职业农民——湾湾家庭农场问世
尹红华原来是航川村书记,一个土生土长的村民。近几年来,村里的年轻劳动力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办厂经商了,留守的都是老妇幼群体,农田抛荒率达到50%左右。看着杂草丛生的田地,尹红华心中总是惋惜不已。
2013年村级组织换届前,作为村里的老书记,尹红华主动提出请辞,要求退居二线:“自己已经当了四届村官,不能等到江郎才尽再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新鲜血液进来了,村里的发展才会增添新动力。”
卸下村官担子后,怎样利用被抛荒的农田带动村民致富?尹红华开始集中精力研究新路子。
给了他灵感的,是一份家中收藏着的“中央1号文件”。文件中“家庭农场”四个字,让他看到了盘活闲置土地、带动当地村民再就业的希望。
说干就干,他说动了妻子,将家里的几十万元积蓄全部取出,子女也凑了些钱,为他的家庭农场启动打下了基础。3个月后,尹红华四处奔波七拼八凑,终于筹集到了100余万元。
工商登记注册、流转土地、生产资料购买、成立服务队……总共流转了村里426亩土地,一个叫“湾湾”的家庭农场就这样问世了。
“除了过硬的‘田把式’,种田技术要常琢磨,家庭农场需要的是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和市场营销型的”四型“职业农民。”这是尹红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把家庭农场经营出效益,他研究良种选取、科学追肥,了解各种农用机械功能,除了经常奔波在田间地头,还多次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
为把湾湾建成一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农场,尹红华向建德市农机总站申请采购了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还专门到上海购买了冷藏柜集装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