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喊潮队的残疾人朋友驾着自己的专用摩托车在江堤上巡逻喊潮。记者 李忠 摄
酷暑难当。连续两天40℃,尤其是中午时分,似乎户外稍微待一会儿,就能把人“烤熟”。
“昨天通知是下午1点半碰头,潮水3点到。”眼看时间差不多了,拄着拐杖的的张保佑跨上残疾车,打算从七堡的家中出发。老伴追了出来,“水,水没带。”
一面“自强志愿者服务总队”的旗帜,车后还挂着一个救生圈,手臂上缠着“安保志愿者”的袖标,手上持一只扩音器,肩上披一块湿毛巾……74岁的他出发了。
一路跟着他,钱塘江边,七堡丁字坝附近,一支特殊的队伍出现了。
他们是江干区一群自发组织的“自强”残疾人义务喊潮队的志愿者。
每年7月份到10月份,当潮汛来临前,他们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四堡二桥到九堡大桥的江边堤坝一带,每天来回全程28公里,提醒附近的群众注意涨潮,同时向他们讲解钱江潮的危险。
“也许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弱势群体,但是我们身残志不残。喊潮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我们的职责就是尽我所能,保一方平安。”他们说。
妻子接过“喊潮接力棒”
“年轻时工作中发生意外,右侧的股沟处骨坏死,我提前退休的。”这支残疾人义务喊潮队中,拄着拐棍的张保佑年纪最大。“主要是老太婆很支持。”
说起队伍成立,时间要回到7年前。
2007年8月2日,在七堡丁字坝,潮水卷走11条生命。
“目睹了太多潮水卷人的悲剧。”江干区残联负责志愿者工作的胡志耘说,当时杨公村村民屠海良找到他,希望成立一支义务喊潮的队伍。
屠海良是渔民,在钱塘江摸爬滚打近30年,对潮水十分熟悉。
而在江干区残联,“自强”志愿者服务总队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胡志耘便在总队中一“吆喝”,当年8月底,一支残疾人义务喊潮队就这么成立了。
这一喊就是7年。
今年5月,屠海良因病去世,他妻子毛文娟就接过了“喊潮接力棒”,继续完成丈夫生前的夙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