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斋《中华再造善本》装订车间。
华宝斋《中华再造善本》专用纸生产作坊。
“质地绵韧、着墨力强,不收缩、不褪色,偏碱性、防虫蛀……”在位于富春江畔的“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里,有一间谢绝参观的造纸作坊,就专司制造这种全国独一无二的“仿乾隆磁青蜡纸(库磁青)”。由于纸张颜色深蓝,有种静谧、意象深远的特质,美如缎素,刊印的典籍庄重典雅,因而被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确定为中华再造善本的专用封面纸。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从造纸、制版、印刷、装订到出版、发行一条龙生产影印线装古籍的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华宝斋在2003年成功入选4家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定点影印单位之一。
谈到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意义,华宝斋董事长蒋山用八个字概括——“继绝存真,传本扬学”。他说:“宋代刻书1万余种,流传下来的不过1200部,可谓万不一存。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籍善本大多藏在图书馆,全国图书馆系统共收藏古籍善本250万册,属传世孤罕的有4.5万种,有的善本仅存3页。出于保护古籍的需要,它们基本封存于深阁大库,利用率极低。而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可以使其化身千百,为学界所应用,为大众所共享,较好地解决了古籍‘藏’与‘用’的矛盾。”
据介绍,由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持,国家图书馆具体承办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分为五编进行,自唐迄清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每编下以经、史、子、集、丛编次。2002年12月,一期工程启动,《唐宋编》、《金元编》共758种1394函8990册,历时5年,华宝斋承印了三分之二;2008年9月,二期工程启动,主要以明清两代珍稀古籍为主,选目566种,同时针对一期选目所遗漏的珍贵古籍查缺补漏,另外还选择了一些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华宝斋又承印了三分之一,计划于今年底完成。
华宝斋承印的中华再造善本,内页采用被称为“千年寿纸”的玉版宣纸(曾为清代贡品),书皮采用仿乾隆磁青蜡纸(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专用封面纸)。依据原书版式,电脑制版应用了高清扫描新技术,加上传统石印技术和手工线装,使影印出来的古籍达到逼真效果。书函套为蓝布四合如意,凸现出不失真、有新意、高质量、高品位的“中国气派”。
“在10年来的业务交往中,华宝斋的专业与敬业让我们十分满意。”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致忠说,华宝斋的再造善本已经配送到国家图书馆、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以及全国百所重点高校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使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同一部书分藏几地的古籍得以完璧,几部相同版本残本配补成为完帙或接近完帙,极大方便了读者,服务了学界。如宋代潜说友撰《咸淳临安志》一百卷,国家图书馆藏两种、南京图书馆藏一种,但都是残卷,此三者配补合一后虽不全,但多年分散在各地的善本终于在再造工程中合璧了,“流散多年的文物,以再造善本的方式重聚,体现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于文化建设、文明传承的无量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