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古亭锣鼓。 记者 许卓恒 摄
编者按:2012年,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总量突破了千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文创西进”成果已经初现——五县市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142.59亿元,增长11.9%。其中,富阳市增加值最大,达51.61亿!
如何再接再厉?今年3月29日,富阳市非遗文化元素产业化平台建设宣布启动。这一平台,意味着该市将文创产业发展与当地国家、省级、杭州、富阳四级共7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紧密结合,让非遗文化在产业化过程中得到活态传承,也让文创产业真正做到“不跟风”、“不流俗”,做出富阳的地域特色。
从今天起,本报将刊发连续报道,揭示富阳市非遗文化元素产业化平台所构建的富阳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产业化一条龙体系。它只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创千亿的一个案例。
去云南丽江,有一项不能错过的精彩:聆听“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
其实,不用去云南,在我们身边,就在富阳,也藏有这样的精彩。它的名字叫作古亭锣鼓。
公元2013年3月底,富阳市非遗文化元素产业化平台建设的启动仪式上,早春午后的暖阳中,36个穿着蓝缎衣裳的乐手们,整齐地坐在富阳市职高的校园里,为我们演奏《古亭锣鼓》的第一乐章——古亭大花鼓。
如果你闭上眼睛,听着古亭后的板鼓轻轻的发声令,响板引领横笛带路,箫鼓笙镛娓娓道来,那种从容不迫,那种轻慢优雅,就可以隐约地想见南宋宫廷里欢歌夜宴、歌舞升平的情景。
相传,南宋景炎三年,元兵入侵,宋廷崩溃,宫廷乐师流往当时的富阳场口隐居,唐宋的宫廷大曲《古亭锣鼓》才来到民间。
而据富阳有关史料记载,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富阳首先在场口发现古亭锣鼓,这一消息在中国音乐界着实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官方与民间共同挖掘、求证,发现富阳的场口、鹿山、东洲、春江、灵桥和渌渚等地,都有古亭锣鼓的传承踪迹。2004年,古亭锣鼓被列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唐宋大曲。
古亭锣鼓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今年65岁的申屠阿江,手里捏着一本被复印得有点模糊的工尺谱对记者说,“我十二三岁时,就开始学习古亭锣鼓。古亭锣鼓的乐队分全套、半套,全套72人,半套36人,乐器有吹、拉、打、拨四大类几十种,一样两件,成双成对。”
为了方便教学,申屠阿江此前已把所学的古亭锣鼓7个乐章,请人翻成了简谱。现在他所带领的乐队,是从2600多人的富阳鹿山街道谢家溪社区选的,共36人。“这套乐谱有7个乐章,我现在已经教会了乐队5章。”申屠阿江告诉说,乐队成立15年来,现在是最好的时候,市里越来越重视,扶持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了。他相信,他们的这支乐队,在政府的支持下,一定能将古亭锣鼓演奏得更完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可贵的就是它的本土性、独特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文化塑一地人。富阳市委认为,非遗的传承靠的是天长日久,靠的是熏陶滋养,让更多的人参与、经营、传唱,富阳人才能更加实现“生活富裕、生命阳光”,富阳的山水也会因有文化而更灵动。
古亭锣鼓、梅花锣鼓、孙权传说、富春江渔歌……目前,富阳市已经为这一批具有较强可传承性和现实意义的文化遗产,确定了一个非遗文化形象代言人培养基地。
这个基地设立在省级重点职校富春职高,该校拥有全省最大的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它的旅游专业有24个班级1100名在校学生。在富阳市看来,把非遗文化与本地旅游教育结合起来,可以解决人才选拔、场地配套、师资培训、资金扶持等现实问题。而一旦与旅游市场成功对接,这些颇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定会大放异彩。
“老祖宗的东西应当传下去!我现在的愿望是,能在富春山居黄公望村、孙权故里龙门古镇这样的古迹、古地上,或者富春江游船上,演奏我的古调”,申屠阿江说。
想象一下,如果未来两三年后,当你游览黄公望村、龙门古镇时,聆听那古意盎然的古亭锣鼓,或是一船外国游客在富春江上,面对如画的江景,听导游唱出据称有6000年历史的富春江渔歌号子,将是何等的快意。
梦想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