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22家区重点企业拿到特殊礼物——“碳汇指标”
从事林业碳汇交易的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记者 李忠 摄
昨天江干区经济工作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22家区重点企业拿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7000吨林业碳汇指标。
而据测算,这次江干区经济工作会议本身,因交通、饮食、用电、其他(消耗纸张、塑料用品)等活动一共排放温室气体为3.5吨二氧化碳,由一家企业捐赠的林业碳汇指标直接进行“碳中和”,实现了“零排放”。
那什么是“碳汇指标”?什么又是“碳中和”?
举个例子,一个人驾驶小轿车行驶20000公里,他将排放4500公斤二氧化碳。为此,只有种下20棵树,才能抵消他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再比如,“淘宝达人”王小姐差不多有200件衣服,那么,她会因此产生1280公斤二氧化碳,也就是说,她至少要种下6棵树,才能让环境得以平衡。
“碳中和”就是通过新种树木等方式把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通过推动使用再生能源和植树造林等方式,来实现碳中和。这个过程就叫“碳汇交易”。
会上向西子集团等22家江干区重点优秀骨干企业赠送了7000吨林业碳汇指标。也就是说,如果以每棵树20年吸收220公斤二氧化碳来计算,这7000吨碳汇指标就相当于为企业种下了31818棵树来吸收二氧化碳排放。
“会议上奖励的7000吨林业碳汇指标,将由富阳新种植的1000多亩竹林提供产生——一亩毛竹林会产生10吨碳汇,这是以20年为一个记录期的。”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总经理沈国华说。
增加“林业碳汇”对于林业企业和林农来说,意味着大力植树造林,而造林的成本由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和个人来“埋单”。
目前,国内的北京、重庆、上海、天津、广东在一些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比如,限定一家企业每年的碳排放量指标,如果指标用完了,需要超量排放,就得购买碳汇进行补偿,否则会被视为‘偷排’,课以重罚。具体的碳汇量是由浙江农林大学等10家单位计量检测的。”沈国华说,“未来,购买林业碳汇会是一个发展趋势。”
将林业碳汇指标作为奖励,江干区意图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醒企业关注生态,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