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共同体正在上体育课,一旁是五位校长领衔的评课团。管光前 摄
“城南小学的许强老师到五(1)班上体育课,内容为击鼓运球;岛石小学的唐克老师到四(1)班上音乐课,内容为‘只要妈妈露笑脸’;农林大附小的李海峰老师到六(2)班上美术课,内容为‘年年有鱼’……”
这时离上课的铃声还有10分钟,临安昌化一小会议室里坐满了老师,城南小学校长徐新德正给各校老师下达着上课前的各项指令。自2009年城南小学(1方)与农林大附小、横畈小学、岛石小学、昌化一小(N方)结成“1+N”学校互助共同体以来,这样的课前动员,徐新德已经下了数十次。
三个小时后,教学活动结束,所有老师再次到会议室集合,先由上课老师自评,然后再由“1”方城南小学老师做逐一点评,最后由“1”方校长总评。
由一帮众,到互帮互促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从2007年起,临安在全市推出了“1+N”学校互助共同体。所谓“1+N”就是以一所优质学校(省、杭州市级示范中小学、幼儿园)为核心,各成员学校参与,借助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示范、教学专题研讨、干部教师培训、教育资源共享、学生交流结对、小班化教育研究、新课程教育等手段,使各校在资源共用、成果共享、优势互补中全面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杭州一些地方,教育均衡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育集团化。而在临安这样的山区县市,学校散布在各处,全面推行集团化教育还存在一定困难,于是“1+N”就应运而生。
例如在课堂教学示范方面,“1+N”的运作方式是,由共同体成员学校各派老师上课,其余同科目老师参与听课,然后再集中评课,以实现共同提高。为使这种城乡间的教学互助不流于形式,临安市教育局规定,由“1”方校长牵头,每学期在每个学校至少开展不少于两次的教学互助活动。每次上10堂课,每个学校由校长亲自带队率5位老师参与上课或听评。这样算起来,每次参与锻炼的老师达数十位。教育局还将“1+N”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各校年度业绩考核和评先评优。
“N”方横畈小学校长盛海宝对记者说,由于受经费和教学任务所限,派年轻教师经常外出进修不是很现实。借助“1+N”,他们学校有三位教师与“1”方教师结成了对子,每周都可以去听课,也可以让对方来上课。这种“家门口”的培训,对老师的帮助和提高都十分明显。岛石小学校长胡周国说,去年,他们学校的数学、英语两门听评课双双获临安全市一等奖,“如果没有互助共同体多年的帮助,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成绩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临安中小学、幼儿园共有“1+N”学校互助共同体23个,学校互助已实现全覆盖。
多措并举,均衡教育不仅仅是口号
临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当下的临安,“上学难”的问题已解决。但随着广大群众教育需求的日益提高,主要矛盾已由“有学上”渐变为“上好学”。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临安除了强势推进“1+N”学校互助活动,还广泛开展“以名师带教师”的师徒结对活动,让名师与学科教师一起备课、磨课,共同学习提高。同时,新建扩建了天目初中、於潜二中、农林大附小、昌化职高、中职技校等10所学校;撤并了20多所中小学,采取撤校留点办分校等措施,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使适度规模的效益得到体现,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目前,临安13所小学共计办有18所分校。
此外,临安还设有“种子计划”和“反哺行动”,来强化农村教育。
“种子计划”,就是把刚毕业的农村教师送到城区学校锻炼一年,然后再返回农村上课。“反哺行动”,就是一所城区学校“看上”一位农村学校教师,城区学校必须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开展教学帮扶活动,为期至少一年。用这样的反哺行动“弥补”对方,同时又带上新的徒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