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端漾是最早进驻钱江新城的上班一族。
2005年至今,忙碌在杭州大剧院与家的两点一线之间,对余端漾而言,每天面对着同样的工作内容、重复的工作,可是眼前的风景却每天都在变化——从荒凉的“郊区”到扎起一圈圈的蓝色围栏,立起一架架塔吊,然后是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然后来来往往的人越来越多……
荒凉工地曾经“吓”跑投资者
2004年10月杭州大剧院正式运营。三个月后,即将毕业的余端漾也从这里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
事实上在此之前,对于余端漾这个刚刚毕业的杭州人来说,钱江新城还真的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
“那时的钱江新城荒凉得很,说是一块正在建设中的大工地其实还略有夸张,好多地块都还闲置着。一说到钱江新城,我首先想到的是那座杭州电信大楼。”当时,只有半月形的大剧院,孤零零的静卧在钱塘江边,与四周一对比,就显得格外的大。“道路都还在修,经常变来变去,就连自己有时候都会迷路。”余端漾第一次到大剧院时,明明看到大剧院就在前面,可就是找不到路进去。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许多出租车司机根本不知道大剧院,每次打车都要费不少口舌告诉他应该怎么怎么走。”
据说,当时大剧院德方一个负责人跑到上海去,拉了几个德国朋友过来,指着前面荒地说未来要怎样怎样,说是绝好的投资机会,请他的朋友们都来投资。看着一片荒野,那几个朋友都以为他疯了,被中国人骗了,连夜就逃回上海去了。还有奥迪中国区的一位负责人康小姐,当时来和大剧院谈合作的事情,来看过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这些发生在几年前的事,现在大家都当段子讲。可在当时,这样的场景不难想像。“每次都要跟人解释‘我们在江北岸’”。很多员工住在城西,到钱江新城没通公交车,于是大剧院就准备了一辆商务车作为单位班车。“那时从城西把人拉过来要一个半小时,为了节约时间,大家还尝试了不同的路线,连从景区绕的方法也试过,但时间总是省不下来。”每逢晚上加班,余端漾的先生还得来接她,虽然有些辛苦,却也蛮甜蜜的。
从一轮“孤月”到“众星捧月”
大剧院当时交通不方便,也不大有人来。说实话,余端漾和她的同事们当时都有点迷茫。“那时吃饭只能在单位食堂,曾经一度还在附近的工棚就餐。午间休息时最多在荒地里散散步,虽然看上去离钱塘江很近,可要穿过工地走过去,还得花不少力气。”
杭州大剧院是钱江新城最早投入使用的单位。由于处在建设中的钱江新城核心地段,对于对周边经营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要求特别高的剧场来说,可谓雪上加霜。面对这样的形势,杭州大剧院很艰难地开始了一边施工、一边整改、一边演出的试运营,也拉开了杭州大剧院5年的探索历程。
“大剧院目前地处偏远,周围又都是建筑工地,肯定会影响市内观众看演出的便利性。所以,我们开通了800免费订票电话,并且每天在报纸上刊登演出信息,甚至专门购买了送票车,即使市民只买一张票也可以送票上门。”为方便市民观看演出,大剧院还与市公交集团公司协商,在有演出的当晚开通两条演出专线车。一系列公益演出和国际著名艺术团体的到来,才渐渐打开了观众心中的那扇“门”。
如今,一直饱受交通困扰的杭州大剧院终于迈过了这道槛。随着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成开放,四通八达的道路、高楼林立的景观,使得与国际会议中心一起合称“日月同辉”的杭州大剧院更有“众星捧月”之感。走进这座承载着多元意义的文化设施,了解了它这几年来走过的发展道路,你也可以感受到钱江新城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
5000年建城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余端漾回忆说,去年10月1日,剧院一开门,大家全都被吓倒了,几百人等着要进去参观,其实那天还没到开放日,但人都来了,总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趟吧,于是请工作人员带领大家进剧院参观。“那几天来的人差不多都要超过前几年来人的总和了。”即使是现在,大剧院每逢节假日还是宾客盈门。
2008年9月30日,钱江新城核心区建成开放,一座气势恢弘的现代化新城在钱塘江畔拔地而起。新城核心区对外开放,意味着新城人7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意味着杭州人7年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美好现实,意味着市委、市政府终于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出色答卷。这是杭州5000年建城史上最有影响力、最具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之一,是新世纪杭州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最具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之一。
如今,站到城市主阳台上,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在灿烂的阳光下彰显着它们独特的个性和魅力。风和日丽的江边,绿意盎然的城市阳台上,不少市民与游客或观光或休憩,充满了生活气息,构筑起一幅“倚江而居”的温馨生活画面。“周边环境的变化,让大剧院和毗邻的杭州图书馆真正成为市民心灵的港湾。”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指出,5000年前,杭州先民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建成了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古城”,成为杭州的杰作与骄傲。5000年后的今天,当代杭州人要继续当好造城“高手”,把钱江新城建成21世纪杭州的杰作和骄傲。
相关链接
30年前,西湖或可代表杭州;30年后,西湖已不是杭州的全部内涵。西湖成就了杭州,但也局限了杭州。
杭州的未来,需要一个承载。这个承载在哪里?杭州决策者们的眼光看到了宽阔的钱塘江,提出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战略框架。总规划21平方公里的钱江新城,被定位为长三角南翼区域中心城市的中央商务区,杭州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
2001年5月15日,杭州市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
2001年7月1日,钱江新城暨杭州大剧院开工奠基,标志着杭州城市建设由“西湖时代”跨入了“钱塘江时代”的实施阶段;
2003年2月,在指挥部基础上,又增挂“钱江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牌子,指挥部和管委会合二为一;
2003年和2006年,杭州市委、市政府两次出台关于加快钱江新城建设的政策意见,赋予钱江新城准国家级开发区管理权限;
2008年9月30日,钱江新城核心区建成开放;
……
现在,作为杭州城市新中心和中央商务区(CBD)的钱江新城,随着大量高端综合物业相继落户,形象初具、框架已成。这里未来商业的总体量将达到70万平方米,将占杭州主要商圈总体量八成以上,具备足以抗衡传统商圈和改写杭州商业格局分布的气势。未来的钱江新城,将聚集大量现代金融机构、商务办事机构,以及配套的商业、酒店、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成为杭州发展更高层次的第三产业的集聚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