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时政要闻   领导重要讲话   新政解读   新政要览   图片新闻   杭网议事厅   区县传真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杭州新政 > 区县传真
 
重回寺坞岭
2018-06-28 06:21:31 杭州网

寺坞岭是萧山和富阳在云峰山接壤的地方,海拔530米,岭上有两个村,分别是萧山义桥镇的寺坞岭村和富阳渔山乡的墅溪村,两村毗连,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因山高路不便,20多年前,住在山岗上的村民因生计陆续下山,迁到了山脚下的云峰村。坚守在寺坞岭村的村民也从100余人,到只剩下不到10人。寺坞岭没了村民,山林资源开始闲置,成了一道“沉睡”着的风景。

现在,因为一条林道的开通,村民们又开始回到寺坞岭。

从下山到上山

重回的“大军”中,就包括倪志明。

20年前,老倪是寺坞岭接待站负责人之一。寺坞岭上处处是景,春季茶香飘溢,夏季凉风习习,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随季节变化可感受不同的乐趣。因此经常有机关、学校、社团到山上郊游。那时上山的青年搞团建活动,很多都是他接待的。

因山路崎岖,寺坞岭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就想修一条车道,这个愿望三十年后终于成真。

2013年,寺坞岭修通了一条盘山公路,不过是条毛路,是在峭壁上开辟出来的石头路。这一年,老倪60岁,他在寺坞岭雄鹅鼻的雄鹅山庄也同时开业了,投了1000多万元,雇了三四个人,以这样的方式回到了寺坞岭。

雄鹅鼻,是俯瞰三江口的最佳视角之一。天晴的时候,能看到六和塔,也能看到湘湖。

从峭壁上开山劈路,到毛路基本贯通,再到柏油路面铺设、林道两侧种上晚樱和黄山栾树,老倪是林道建设的见证人。

说起这条盘山车道,老倪也是一路故事。“林道沥青路面浇好以前的四年里,我开的汽车换了22个轮胎。”这四年,老倪开着小别克,穿梭在五公里的林道上,往返于雄鹅山庄和山脚的家里。

现在,老倪的农庄有了10间客房,另外10间还在改造中。尽管农庄不大,但不乏来自江苏等省内外游客的光顾。

在老倪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回来了,采茶、种高山蔬菜,他们成为雄鹅山庄的“小生态”。在雄鹅山庄周边,很多家庭式旅馆也相继开了出来,形成了村里的旅游“小气候”。

随着林道的推进,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在寺坞岭和富阳林道相连的地方将建一个集散场,方便运输毛竹、茶叶、停车等。

从终点到起点

以往,从云峰山脚的北坞村上到寺坞岭,就是这条登山线路的终点了。

但现在,因为林道开通,终点又变成了新起点。

从寺坞岭出发,沿着林道继续向萧山南部森林深处前行二十余公里,就来到戴村云石山庄。“现在正在打通义桥寺坞岭到戴村云石山庄林道的最后一公里。”萧山农业局林业科科长余水军介绍说,因为碰到坚硬的岩石,这里的工期以每天二到三米的速度缓慢前进着,比地铁挖隧道还要慢些。

站在半山腰的林道上,俯瞰云石,仙女湖娇羞地横卧在云石旅游区的“大门”口,迎接着四方来客,就在这里,银泰要投数千万元,建一座农旅小镇。

义桥到戴村的林道,是萧山规划的四条骨干林道中的其中一段,全长三四十公里,串起了两个旅游重镇的绝大多数乡村景点。沿着骨干林道,萧山还为沿路的乡镇配置了镇村林道和兼具游步道功能的子林道,一下子把村庄、民宿、农家乐、山庄、景点都连在了一起。

现在,云石山庄所在的戴村镇,依托林道,操办起了体育竞技运动,一年两场大型山地体育赛事,让绿水青山画出了“美丽经济”。余水军说,接下来,林道上还将建休憩亭、瞭望塔。

林道密度背后的乡村振兴

“林道建成了,我就退休了。”金久宏,萧山区首席林业专家、教授级工程师。现在,他经常与林道建设打交道,萧山关于林道建设的第一个“人大”建议,就是他答复的。而林道建设,也连续两年被列入萧山区为民办实事之一。

采访中,他提到林道密度这个词。目前,德国、奥地利、芬兰等林业发达国家在经历了林道建设的高峰期后,林道密度已发展到每公顷超过40米甚至100米左右。目前国内平均来说仅10米左右,“萧山在完成近300公里长的林道建设后,这一数值将达到20米上下。”

林道密度从10米到20米的背后,是发展模式的变迁。大江东体制调整后,挖掘南部山区的潜能将成为萧山农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林道是挖掘潜能新起点。四条骨干林道,加上镇村林道、子林道,全长近300公里,这个距离,比杭州到上海的高速里程要长得多。

林道在萧山南部八个镇的半山腰绕了无数个弯,林道建设的工人边开辟山路边复绿,每隔三米种一棵彩色树种,或晚樱和黄山栾树,或红枫和紫薇,又或无患子和茶花,从空中俯瞰,就是一条美丽的彩带。

萧山农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徐利锋介绍,通过几年的建设,到今年年底前,累计200公里林道的毛路要全部贯通,130余公里的柏油路面要铺设完成。预计整个林道建设将在2020年完成。

令人欣喜的是,林道建设的红利已经开始了。“砍毛竹的回来了,种植中草药的回来了,很多产业开始进来。”余水军说,这让我们看到了林道建设的希望。

“以前是密度很高的山林,只能远远地望着,现在能进去了。”对余水军和金久宏来说,这份征服感背后埋藏着自豪,也是振兴乡村的一种隐喻。林道开通了,人进来了,乡村开始活了。而这仅仅是乡村振兴的开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骆东华 郭燕 方亮    编辑:汪浩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大政纵览

    image.png

     

    拥江发展正当时 全力建设新城2.0 

    乡村振兴 实践新战略 绘就新画卷

    2018杭州市两会

    大政图鉴
     
    巨幅党旗 献“七一”
     
    湘溪杨梅最佳“赏味期” ...
     
    重现南宋杭州端午习俗
     
    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