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博会上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果。(资料图片) 记者 李忠 摄
杭州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地方让外地人惊喜,也让杭州人充满信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杭州开始了“统筹城乡区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实践,正式确立了“构建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的目标——
按照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环境共保、品质共享的思路,以加快副城、组团、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构建市域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文化圈为抓手,加快推进8城区与5县(市)捆绑式发展,推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根据这样的历史定位和前瞻思维,杭州迅速开展了统筹城乡规划布局。未来的杭州市域范围内,将形成“中心城+中等城市+小城市(中心镇)”网络化、多中心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
从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到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从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到统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基层党建新格局……一幅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蓝图,正在杭州这方秀美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基础设施】
道路、房子,正在消弭的城乡界限
临安市中心的东北面,工人们正在对文一西路的延伸段(临余公路)进行紧张施工。按照计划,这条设计时速为80公里的一级公路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建成通车。届时,杭州至临安全程仅需半小时车程。
这是杭州“交通西进”工程的一条重要线路。这项始于2001年的工程,以“一绕、二线、三连、四大接口”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全市一小时半交通圈。
交通,是城乡统筹的先行者。在这张构建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的日程表里,记录着杭州打造市域立体交通的每一步——大力实施“交通西进”、“东网加密”、“乡村通达”、农村公路联网、“黄金水道”、运河延伸等工程,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
从西部的临安、淳安,到东部的余杭,消弭城乡界限的,除了便捷的交通,还有我们赖以生活的村庄与房舍。
“刚到路口,就如同到了花的海洋,黄的油菜花,红的桃花,远处是白的梨花,实在太美了。”让游客发出如此赞叹的,不是西湖边的某个公园,而是位于桐庐的阳山畈村。
坚持规划领先,突出地方特色的“风情小镇”创建工作,让这个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散发出了别样风情。如今,像阳山畈一样,正在通过科学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风情小镇”项目共152个。
2009年,杭州出台意见,提出力争到2012年完成13.3万户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任务。今年夏天,全市已有28000多户农村住房完成了改造。萧山和余杭2区农村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已经纳入了《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而5县(市)乡土建筑规划纳入《杭州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总体规划》。
【产业发展】
都市农业、旅游西进,不断挖掘的产业潜力
南有传化、北有森禾。这里说的是传化集团的农业高科技园区,这个占地面积为5000亩的园区,截至2009年底累计向社会提供2.8亿株蔬果嫁接苗和高档花卉。
几个简单的数字里,让人们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潜力刮目相看。截至2009年底,像传化这样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3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89家。
围绕着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杭州划分了城市、平原、山区三大都市农业圈层,大力发展蔬菜、茶叶、花卉苗木、竹叶、节粮型畜禽、水产等六大优势产业和水果、干果、蚕桑、药材、蜂业五大特色产业,在城乡之间形成一批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特色农业块状经济。
每年春节之前,去逛杭州农产品迎新春大联展是不少马大嫂的必备节目。从竹笋节、迎新春大联展到开茶节、山花节,目前,仅市本级每年举办或参加的各类农业会展现场交易额保持在2亿元以上,合同金额在20亿元左右。
秀丽的山水,带给农民的不仅是农产品,还有源源不断的游客。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园区(点)总数达394个,经营户2896户。每年,农家乐接待游客保持在1300万人次左右,经营收入超过12亿元。
2001年,我市开始实施“旅游西进”战略,加强旅游线路整合,全力打造包括西湖、“两江一湖”风景区在内的黄金旅游线,加快形成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的局面。
2003年至2009年,全市13个区、县(市)的旅游项目资金累计接近3亿元,拨付给萧山、余杭和富阳、桐庐、建德、临安、淳安的资金与6个主城区的比例约为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