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新政要览  新政解读  王国平报道集  蔡奇报道集  大政访谈  新政论坛  大政图鉴  民主促民生  大政纵览  区县传真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杭州新闻中心> 杭州新政> 新政解读
 
全国“五个一工程”彰显杭州文化软实力
2009-11-18 06:37:19 杭州网

经济发达的杭州,在文化建设方面也不甘落后。

国庆前夕,由中宣部组织的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北京颁奖,杭州市有4部作品获奖,分别是中南卡通制作的动画片《郑和下西洋》,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歌舞剧《宋城千古情》,杭州电台西湖之声的广播剧《为了零点五克的挚爱》以及杭州电视台创作的电视剧《星火》。

纵观本届“五个一工程”在全国的获奖分布情况,本次杭州市的获奖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实现历史性突破。这意味着杭州在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

厚积薄发

杭州文艺精品创作十年磨一剑

有什么样的土壤,才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从以“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明,到苏东坡、白居易为代表的诗词艺术,再到李叔同开教授西洋艺术之先河……杭州良好的文化生态,一向被社会各界所赏识。很强的文化软实力,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文化诉求,正是这种优秀的文化底蕴,为今天杭州加快现代文化名城建设铺垫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优秀文艺作品层出不穷,文艺人才不断涌现,文艺活动精彩纷呈,全市文化建设展现出全面开花的繁荣局面。尤其是这次在中宣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颁奖中,杭州独揽四项,名列全国同类城市前茅。杭州文化软实力的集中爆发,其实与背后的一双“幕后推手”有关,那就是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助推文化建设的政策,内容涉及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各个方面。

从2003年的《杭州市优秀精神产品扶持奖励试行办法》、2004年的《关于设立“杭州文艺突出贡献奖”的实施办法》,再到如今的《杭州青年文艺节发现计划》等等,这些政策如同一对隐形的翅膀,为提升我市文艺创作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无穷动力。

文艺精品创作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杭州市能在本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实现历史性突破,是杭州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艺作品创作长期扶持和鼓励,对文艺人才一直关心和奖励的成果。也是市委宣传部和全市宣传文化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扎实工作的结果。“十年磨一剑”,杭州文艺精品创作厚积薄发,已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气象。

人才是关键,奖励是手段

杭州扶持激励精品创作向来不乏大手笔

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并没有停留在口号上,而是有着切实举措。为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加快精品工程建设,改善市民文化生活品质,市委、市政府一直担当“施肥者”角色,为文艺创作培育了肥沃的土壤,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3年,我市就出台了《杭州市优秀精神产品奖励实施细则》,拿出500万元文化艺术专项经费用于扶持与奖励。2005年,当扶持奖励经费从原先的500万元拉高到1000万元时,业界为之瞩目,并称为“文艺创作的春天”。2007年,杭州又在原有1000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万元的经费投入,通过“以投代拨,以奖代拨,以购代拨”等形式,进一步加大了文艺精品创作扶持。

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让我市的文艺创作进入了丰收的季节。近年来,杭州精品迭出,人才不断涌现,佳绩频传,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甩出的一系列“大手笔”。仅去年以来,杭州就有66部文艺作品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作家余华小说《兄弟》获首届《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麦家小说《暗算》获第七届中国茅盾文学奖,编剧余青峰获第二届中国曹禹剧本奖,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往事》获得被誉为“电视剧的奥斯卡”的韩国首尔国际电视节最高电视剧大奖等等。

奖励只是一种手段,想要创作更多的文艺精品,关键还是靠人才。在这一点上,杭州又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7年7月,我市出台的《杭州市实施重大文艺题材创作招标(试行)办法》明确规定:杭州市重大文艺题材创作招标工作面向全国。凡对公示的创作题材怀有创作热情的全国各地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院团、文化单位,均可参加投标。以招标的方式广发“英雄帖”,邀天下文人做杭州文章。杭州已突破本土概念,将视野延伸至全国甚至全世界,它意味着:无论你是否杭州人,无论你是否在杭州工作,只要你对杭州文艺事业做出过积极贡献,政府就会予以肯定。

时隔不久,杭州又出台《突出文艺人才住房分配办法》。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和谐、宽松的创作环境。余华、麦家、韩美林等大家落户杭州,余秋雨、陈祖芬等文化名人接受“西湖艺术家”称号,为杭州文化建设喝彩加油,献计出力,著名作家余华、麦家,著名编剧余青峰也加入到杭州文艺创作队伍中来,就是有力的证明。而这正是一个大气、开放的杭州所必备的文化气质。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董沛文    编辑:罗祎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大政纵览
 
·杭州向全国派发旅游消费券
·2009年三大报告公示
·印象西湖,杭州的一张金名片
·杭州向67万市民派发亿元消费券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大政图鉴
 
杭州市第六届邻居节开幕
 
市领导与市民代表为市 ...
 
明年国庆杭州推出新中东河
 
改善后的小庭院赛公园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