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微观杭州
 
 
演了30多年,杭州这个传奇民间越剧团落幕了
2019-12-06 17:19:13杭州网

“日出东方红火火,屋里走出我小村姑;只因家住苦竹坞,平曰采药把曰度。”10月,秋日的午后,彭埠镇文化站一间小屋里,传来悠扬的越剧声。

这场“演出”虽然没有观众,妆容背后演员们的脸庞也不再年轻。但一开口,她们依然唱腔清亮,一招一式都精益求精。她们是彭埠越剧团的成员,正在排练的,是根据钱塘江传说《苦竹林》改编的同名越剧。

赵惠清,越剧演出,越剧团,彭埠越剧,越剧

这是杭州一个传奇般的民间越剧团。34年前,一群民间越剧爱好者凑在一起,成立了彭埠越剧团。30多年来,虽然条件简陋,剧团却能演出大量剧目,演出早已超过万场。

他们还融合钱塘江传说,持续创作新剧目,坚持送戏下乡、进社区,把钱塘江的故事传播到更多人的心中。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剧团遇到了30多年来最大的“危机”。

“姐妹团”扎根彭埠

说起彭埠越剧团,就不得不提团长赵惠清。

1954年,正是金钗之年的赵惠清,在杭州大世界观看了一场上海更生越剧团的演出,婉转的唱腔、动人的故事,让这个小丫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报名参加,在团里当起了学徒。

由于赵惠清年级还小,只能做做刨兵、跑跑龙套。但她也乐此不疲。回想起当年这段与越剧结缘的经历,赵惠清依然喜不自禁,“我还记得,经常扮演《唐伯虎点秋香》里的丫鬟之类的,我们团里的师傅叫张少凤,对我很好。”

赵惠清,越剧演出,越剧团,彭埠越剧,越剧

就这样“玩”了两年以后,赵惠清的奶奶坐不住了,一句“女孩子家家,一天到晚瞎搞什么!”让赵惠清短暂的戏剧团生涯戛然而止。

后来,赵惠清参加工作,辗转做过大世界的讲解员、杭州茶厂工人、301电子管厂工人。期间,她也没有放下对越剧的喜爱,在各种文艺活动中,一有机会就上台唱上一曲。直到45岁提前退休,她的越剧“种子”才有了发芽、长大的机会。

赵惠清,越剧演出,越剧团,彭埠越剧,越剧

1985年,因文化体制改革,赵惠清离开了地方剧团。她来到老家彭埠,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姐妹”,开始了她们长达34年的故事。

在剧团里,因为心直口快、豪爽干练,姐妹们都称她为“赵娘娘”。

34年里,“赵娘娘”带着这个“姐妹团”风里雨里,走南闯北,“成员多的时候有30多人,我们还分成了一队和二队。”她们也成为了杭州最长的,也是唯一具有演出资质的民间越剧团,每年演出达3、4百场,场次甚至超过了一些专业的越剧团。

戏迷们说,他们的戏,“毛好听嘞”!

传唱钱塘江传说

赵惠清,越剧演出,越剧团,彭埠越剧,越剧

那时,听戏还算是一件“时髦”的事情,戏台下不乏约会的年轻男女。即便每天都有演出,还是场场爆满,观众近一点来自朝晖、城站,远的甚至有从萧山、丁桥赶来的。

有了固定场地以后,许多人还买了月票。有了固定的座位,有些人喜欢在座位上放个花瓶,插上一株鲜花,有时是月季、有时是桂花,抽屉里还有饭盒、水杯和毛巾。上午听戏,下午买菜、接孙辈放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而这个“姐妹团”能经久不衰的原因,还在于她们能演出大量剧目,“即便剧目每天更换,也可以演上两个月完全不重复。”

若要说众多剧目里老戏迷最爱听的,还要数《秋生》、《龙珠》等等“新戏”,而这些戏的剧本,都改编自钱塘江的传说。

汹涌澎湃的钱塘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雄壮的潮涌奇观,也给生活劳作带来了灾难,两岸的人们,既敬畏它,又渴望战胜它。彭埠镇地处钱塘江北,那里曾经是钱塘江水患最严重的地方,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剧变,也因此孕育了许多曲折动人的传说,成为钱塘江传说最具代表性的区域。

而这些传说收集的背后,便不得不提另一个人——彭埠镇的文化站长王云良。

赵惠清,越剧演出,越剧团,彭埠越剧,越剧

从1984年开始,王云良便着手编写《钱塘江传说》。“将越剧和钱塘江传说结合,可以有更好的传播效果。”提出这个想法后,王云良和赵惠清一拍即合。

2013年,改编的第一部戏《秋生》,就受到了观众们的良好反响,“这个越剧团演员功底好,现在这些新戏选的内容又精彩,很对我们胃口。”

有了观众的肯定,王云良和“姐妹”们对新剧的创作更加卖力。迄今为止,新剧已经创作了6部,并且今年也还有新戏即将推出。王云良和赵惠清相信:“情情爱爱也许会过时,但是歌颂真善美,却可以成为民间传说的永恒主题。”

“新家”难再寻

2014年,彭埠越剧团发生了一件“大事”——演出了17年的三堡乐园小剧场即将拆迁。

赵惠清,越剧演出,越剧团,彭埠越剧,越剧

30多年,越剧团也经历过不少次“搬家”,从七堡到南星桥、到新塘、到大关、到闸弄口、到笕桥、再到三堡,剧团演到哪儿,戏迷就跟到哪儿,虽然麻烦,但也都算顺利。

但这次“搬家”,却显得异常艰难。三四个月,王云良和团长赵惠清跑了很多社区和街道,托了很多人,先后联系二十多个场地,都没有结果。与17年前来到三堡不同,如今已寸土寸金的彭埠,似乎再也找不到他们的“容身之地”了

赵惠清,越剧演出,越剧团,彭埠越剧,越剧

封箱那天,剧目是热热闹闹的《三线姻缘》。开场之前,“赵娘娘”戴着老花镜,捏着一叠零钞将月票钱退给观众,戏迷们带着哭腔嘱托:“如果找到场地,一定要通知我们啊。”“赵娘娘”不停说着:“放心,我安排好了,马上打电话给你”。

演出似乎比以往更精彩,演员们也表演得特别卖力,还即兴发挥几句令人捧腹的台词。结束时,叫好声、鼓掌声,比平时要多很多。演员们没有像往日一样很快走向后台,而是站成一排,目送观众们离场,跟他们挥手作别。

赵惠清,越剧演出,越剧团,彭埠越剧,越剧

台下,很多观众都是从壮年跟着越剧团一直到白头。“我每天八九点就到这里了,坐66路慢悠悠晃过来。聊会儿天,吃个中饭么就等着看戏文了。”像80多岁的章奶奶一样,许多观众为了看戏,每天早上七点不到从家里出发,坐公交再步行几十分钟到三堡剧场,途中,或许要穿过一片废墟、路过一片工地。

那天之后,这些道上的飞扬尘土,路面的坑坑洼洼都成了过去。而“赵娘娘”这通电话,一等就是五年。

“现在看一场电影都至少要2、30块钱,6块钱一张的戏票,难以支撑起我们的场地费用。”说起背后的“困境”,赵惠清有些无奈,原先,剧团收入的40%支付场地费就绰绰有余,现在即使全部收入用于场地费,也够不上了。

采访那天,还见到了剧团里的“年轻”一代演员,如今,越剧团已经传到了第三代,按照专业的标准,演员35岁以上算得是巅峰,演的都是“老生”了,而这个年龄,却是这个团里最“年轻”的。

赵惠清,越剧演出,越剧团,彭埠越剧,越剧

剧团的演出服装、道具,早已被堆放在彭埠镇文化站的临时办公地点楼顶,行李箱、道具、服装上, 落满了灰尘,赵惠清拍拍这些服装道具,仿佛是跟自己的老朋友打招呼,眼里满是光彩。

“今年只演了20多场。”赵惠清有些失落地回忆,上次演出,还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了。“那些戏迷,没戏看了,该到哪里去呢?”她喃喃的说道。

回答她的,只有不远处奔腾不息的钱塘江水。

赵惠清,越剧演出,越剧团,彭埠越剧,越剧

▼延伸阅读▼

杭州大书:古今兴亡恨 三声醒木中

世界名城杭州,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越剧故事!

钱塘余韵,听…偶们杭州特有的曲艺“杭摊”

来源:钱塘江文化(ID:qtj-wh)    作者:飞鸟与禾X卢凯    编辑:郭卫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晚霞中的西岳...
旅美大熊猫“...
如此春光 那...
第二届纽约花...
第28届金鸡...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商家通过淘宝店铺销售窃听、窃照设备被判刑
“精彩瞬间”2019杭州休闲购物节摄影大
寒流挡不住热情 杭城迎来泰山纪念币第二次
缓解企业“融资难” 杭州钱塘新区成立政银
白天开豪车住酒店的“高富帅” 黑夜秒变“
杭州地铁10号线文三路站主体开工 明日起
杭州海关截获千余条侵权假烟 为今年全国海
确认过眼神是要抓的人 轮休民警用餐之余顺
哐一声,幸好没下车!情侣吵架竟从六楼扔下
男子盗窃价值170余万元珠宝潜逃13年最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1...

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

杭城少年们的音乐狂...

王力宏杭州“大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