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广电集团、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光影不惑——我们的40年影像展》,在2018年11月8日开幕。在展会现场,不少人沉浸其中,对他们来说,40年间某个特定时刻的美好记忆一点点涌上了心头,刹那成为永恒。 影像展上,一段钱江电视台《杭州铁路变迁》视频勾起了不少杭州市民的兴趣,在这段视频中“小热昏”徐筱安穿上铁路职工的制服,“变身”望江门铁路道口管理员,在当时杭州市中心最后一处铁路平交道口维持秩序。 老底子的杭州市民,一定对早年望江门的铁路道口有印象。那时候,望江立交桥还没有建,要想从江城路到城南的秋涛路,只能穿过那座望江门铁路道口。每逢早晚上下班高峰,或是火车接二连三驶过,等待的汽车和行人往往就会把小小的道口堵得水泄不通。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摄影艺术学会主席王芯克曾经拍摄过一组照片《城市道口》记录当时包括望江门道口在内的杭州各处铁路道口的情景:

随着城市的扩大.铁路进入了市区的版图,并成为了市民生活中的一个“关口”。每天出行面对一列横在前面的火车,脾气性格从焦虑到暴躁,再到无可奈何地顺从。尽管道口最终会改造,但日益扩展的城市又会把再偏远的铁路,纳入到城市的新版图中。

我从1988年开始拍摄道口,起因是一朋友太太在道口遭遇不幸。道口原本是为安全设置的,结果成了人们提心吊胆的关口。一条每天上万人往返的大路,每7分钟要通过一趟列车,人车抢道怎不险象环生?不少市民这样说:“我情愿等十个红灯,也不愿过一个道口”。有几次,白天看到险情,晚上会做恶梦。

望江门道口在2001年7月被拆除了,现在这里的铁路立交桥让来往的列车和行人各行其道。回看王芯克的摄影作品,徐筱安的“铁路道口管理员”的经历,倏忽40年时间里,杭州城里那些曲折断头的羊肠小路消失了,那些低矮杂乱的屋群消失了,那些拥挤不堪的城市道口堵点消失了…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变历历在目,就在我们的眼前。
▼延伸阅读▼ 2001年7月7日:望江门惊现小道口 改革开放40年,我镜头里杭州城市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