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萧山日报的老记者,凤坞村的乡贤董国栋先生的新作《凤凰坞抗战记忆》终于定稿成书了。从2016年年初动笔到今天定稿付印,从最初的几千字到如今的十几万字,我见证了董先生这一路的辛苦和不易,看着书稿内容逐渐增加,故事不断丰富,我内心也充满了喜悦。该书的问世,将对今后研究浙东萧山抗战及河上凤坞历史传承产生重要影响。
八年全面抗战中,萧山因地处钱塘江南岸、浙赣铁路起点,在浙东战场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也成为侵华日军必须占领的战略要地。1937年11月日军开始轰炸萧山,到1937年12月底占领杭州后便与我军隔江对峙,1940年1月日军偷渡钱塘江,占领萧山县城,并先后发动钱江战役、十月攻势、宁绍战役、浙赣会战等,给萧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期间日军甚至不惜违反国际法,在萧山地区空投使用细菌武器,首开浙江细菌战之先河。
凤坞在萧山抗战中的地位,如同重庆在战时中国的地位一般,由于县政府及各机关的迁入,这个隐藏在青山中的村落开始与抗战有了紧密联系。在五年多时间里,凤坞成为萧山抗战的中心,各种政治军事力量在凤坞轮番出现,除有县政府机关外,还有国民革命军79师、192师,忠义救国军萧绍办事处,萧山战时政工队,萧山县国民兵团,中美合作所美军人员,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飞行员,日军第15师团、22师团,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视察团等,不胜枚举。凤坞村民也因为县政府的迁入而改变了命运,他们腾出了最好的房屋给官兵居住,响应政府号召破坏日军必经的道路和桥梁,帮助部队送粮送药、运送伤员,为萧山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们也承受了日军残酷的轰炸和扫荡,亲人被杀、妇女被辱、房屋被毁、钱财被夺,还要饱受细菌战的毒害。可以说,凤坞就是整个中国抗战的缩影,在这里不仅有明耻教战、抗战到底的豪迈,更有毁家纾难、舍己为公的悲壮,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2013年,本人因工作关系来到河上,便与凤坞结下了不解之缘,出于对抗战精神的崇敬和对抗战遗迹的保护,经过三年努力,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先后在凤坞建成开放了“萧山抗战纪念馆”和“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期间种种艰辛难以言喻。唯一留下遗憾的,就是没有精力将碎片化的抗战历史整合起来,为后人留下较成体系的书面资料,董国栋先生的作品恰好弥补了这一遗憾,纪念馆的实体展示再加上该书的文字阐述,会使凤坞的抗战历程更加具体形象,更利于保护和传承。此外,书中还有较大篇幅记载了凤坞历史沿革、人文传说、家族先贤、家风族训等内容,在倡导美德传家的今天,也是凤坞全体董姓家族成员的光荣和骄傲。
今年是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当年经历战争的人们在逐渐离去,后人对战争的记忆也日渐模糊。山之上,国有殇,关于抗战,不应只是几个冰冷的数字,被卷入战争的每一个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城市都有各自或英勇、或悲壮、或仇恨、或屈辱的故事,这些故事深藏在民间口述和档案卷宗中,需要有心人去潜心挖掘、整理和归纳,董国栋先生正是这样的有心人,用一己之力拼接起凤坞残缺的抗战记忆,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民若有记忆,记得亲,记得痛;国家若有记忆,识来路,知归途。谨以此文为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