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梁弄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6-07 07:33   

都市快报报道 致敬这个努力生活的单身妈妈!余姚梁弄菜场里的女作家陈慧,一边养娃一边写作,摆摊之余出了两本书。

浙江省委宣传部推荐的5月份浙版好书榜上,就有陈慧的《世间的小儿女》。

这是她今年4月出的新书,也是她的第二部散文集。而她的第一本书《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3年来已经印刷了两次。

可她却说:“不要把我当成作家,我只是一个小摊贩,还在摆摊养家养孩子。”

昨天,我们报道了菜市场女作家陈慧的故事后,点赞声一片。陈慧看到这些留言也很感动,她说很感谢大家的鼓励,还说,自己这么努力生活,也要感谢她生活的这个梁弄小镇。

陈慧的老家在江苏,家里三女一男四个孩子,她排行老三,母亲务农,父亲在县城上班。27岁那年,经嫁在梁弄的小姨娘牵线,她也嫁到了梁弄。

她说,这些年,她摆摊、写作、带孩子,都离不开身边好心梁弄人的帮助。连儿子也说,“妈妈,你好牛,有那么多人愿意和你交朋友,帮助你。”

常有人在家门口为母子俩送菜

家门口有一条小溪,从四明山上来,流进四明湖中去。沿着溪流,陈慧用多年的积蓄在东溪村盖了三间平房,成为她和儿子栖身的家。

在这里,她和儿子生活了六年。

一开始,大家跟这对母子不熟,只是好奇地远远围观,但很快,就从不认识发展成好乡邻。

每天上午,无论刮风下雨,她会推着小推车到菜市场做生意,中午回家,家门口常会多一些瓜果蔬菜:茄子、四季豆、玉米,或樱桃、杨梅等水果。

很多年如此,春天有莴笋有芹菜,夏季有樱桃有杨梅,陈慧心里明白,都是邻居们送的,有的人家有杨梅园,有的人家有樱桃山。

有时,还有邻居大妈用碗盛着烧熟的好菜,到她家时还冒着热气。

陈慧的家,是没有院子的,衣服晒在外面,一件都没丢过。天下雨了,她在菜市场干着急,“哎呀完了!衣服都晒在外面了”,可回来一看,衣服早已收进走廊里,不知道是谁帮的忙。

村子里大部分是老人,儿女们基本不在家。有时,他们电话静音啦,闹钟不会弄啦,都会拿过来找陈慧帮忙。

和素昧平生的顾客成为朋友

“我平时工作的这个地方,就是菜市场,这么多年来,大家从不认识我,到接触,再后来慢慢接纳我。”在陈慧的印象中,很多人是在她这个小推车上买东西,跟她成为朋友的。

刚来菜市场的时候,陈慧推着小推车卖东西,人多时,会被挤到路口,影响别人通行。

有一次,陈慧刚好在路中间卖东西,一个男人路过骂她。

他话说得很难听,陈慧没敢回嘴,忍不住想哭,这时一个逛菜市场的大伯赶过来,站到她前面和那个男子理论。

大伯快90岁了,有时陈慧有事要走开,他自告奋勇帮忙守摊。过年过节,陈慧会带着礼品去看望一下大伯,但过几天,大伯又会带些礼品送回来,放到小推车上离开。

这个老人,后来化作陈慧的散文集《世间的小儿女》中的一个主要篇章:宋家阿公。

除了下雨天,宋家阿公都起得很早。我早上五点左右推着小推车从家里去往菜市场,一路走走停停地做点闲散生意,最后在镇中路与菜市场交界的十字路口停下来。要不了半个小时,宋家阿公的身影一准儿出现在马路对面的巷子口。

宋家阿公每天的早饭都固定在老街的一家点心店里。他胃口不大,店里的几样吃食轮换着吃,有时是一碗甜豆浆一只豆沙包,有时是一碗咸豆浆加小份的阳春面,有时是四只松脆焦黄的生煎包子配一碗原味豆浆。

我已说不清自己是何时与宋家阿公认识的,可以肯定的是,我与宋家阿公最初的交集源于我的杂货摊——他来我的摊子上买一些诸如牙签、清洁球、打火机之类的小玩意儿。这个镇上的大叔大婶大爷大妈都是在这样块儿八毛的生意中与我渐渐熟识起来的。

他有一次和我聊天,提过他在吃食上没有别的偏好,只是喜欢饭前喝一点雪碧。我送去的这点不值钱的东西让他大为感动,他瘪着嘴连声道谢。他自有一套为人处世的方式:过些日子,笑眯眯地拿一条毛巾放到我的小摊上,说是留着让我热天擦擦汗;过一段时间,他会给我一包小小的茴香豆。据他介绍,那是他托人从绍兴厂家捎回来的正牌产品,镇上就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平时,他在街边上买些橘子苹果之类的水果,也少不了要往我的口袋里塞两只。有一年冬天,他兴兴头头地提了一只大袋子来找我,袋子里竟是一件酱紫色的羽绒服,款式老旧。他要送,我不收。两个人在街边上推来让去几个回合,他都生气了,说:“要是你看得起我,就收下羽绒服。天寒地冻的,在路边上摆摊披着,好歹可以御御寒。”

总有人在你困难时,愿意拉你一把

在这里,有她的忘年交,一对让她非常羡慕的老夫妻,从他们身上,她说她看见了爱情最好的模样,也看见人性的美好,“夫妻俩感情特别好,每次出来,都是成双成对的,出太阳的时候,老爷子都会带把伞,给老伴打上,老伴不管去哪里,多远,他都会接送。”

四五年前,这对夫妻到她的小推车上买东西,聊了起来,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老两口特别喜欢吃面食,包了饺子做了包子,都会打电话喊她去家里吃。

“你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的,多来家里啊。”逢年过节,也常喊她带着孩子去,这不,端午又早早约了她。

在菜市场,陈慧还认识一对小夫妻,在半山上有一个小小的养殖场,养娃娃鱼。

三四年了,也是在她这买东西成为好朋友,特别好的那种:他们在山上也种点蔬菜,经常下山带点青菜、丝瓜等给她。

前一段时间,陈慧腿上生了个疮,行动不方便,夫妻俩说,“去看病腿不能走,打车又那么贵,打电话给我们,开车送你,方便,不要客气”。

这些人这些事这些话,让陈慧很感动,总有人“在你困难时,愿意拉你一把”。

写作上特别想感谢一个人

关于写作,陈慧特别想感谢一个人:余姚兰江社区的沈春儿老师。

“当初,在舜江文苑看到我的文章,就推荐给了余姚文联。这么多年,不管生活还是写作,沈春儿老师给我的帮助很大。”陈慧坦言,其实,刚开始,她对写东西很不自信的,“我文化水平不高,说实话,也不敢投稿,但她一直鼓励我,肯定我,给我鼓劲儿。”

陈慧说,如果不是她的话,可能也不会有《世间的小儿女》《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后来这两本书。

她说,沈春儿老师就像一个大姐姐,“当生活中遇到难事,她知道后,会主动来问我需不需要帮助,如果能够帮助,她一定会伸出手来。”

“有人愿意这样关心你,人心会是特别温暖的……”

儿子懂得心疼她了

如今,最让陈慧欣慰的是,儿子从最初不理解她,到懂得心疼她了。

去年夏天,家门钥匙挂在堂屋门上,陈慧出门时刮了一阵风,把大门关了,进不了家门,她跟隔壁打了个招呼,从隔壁围墙上爬过去,可下来的时候,一脚踏空,手臂摔伤了。

尽管这样,陈慧还是坚持每天去摆摊,可车子太重,手使不上劲,怎么办?儿子自告奋勇,“妈妈,你不用担心,我可以帮你推出去。”

每天天刚亮,陈慧喊儿子起床,儿子帮她把小推车推到菜市场,中午十点多,儿子会赶回菜市场,把小推车再推回家。

这样的日子,儿子和妈妈坚持了一个月,“孩子在慢慢长大,他说能够看到妈妈的辛苦,我很知足的……”

橙友点赞单身作家妈妈

把一地鸡毛的生活

扎成了一把漂亮的掸子

Mandy:每一个努力活着的人,都值得尊重!

catherine:泛着光芒的女人。

Bluefish:把一地鸡毛的生活,扎成了一把漂亮的掸子。

yuren:美好的文字需要生活的历练。

很自由:好敬佩她!儿子的话让人动容,那么阳光,积极向上。祝福他们!

山里乡窝银:努力生活工作的人,运气不会差。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她笔下的市井百态肯定最真实。

彩虹仙子:脚踏实地地生活着,生活的经历让你看得更加透彻,活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最主要还是内心的坚韧和为母则刚。每一个女孩或者女人都想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可往往会被现实的生活打脸。加油,幸福总在不远处。

悠悠岁月:喜爱文学的女子,内心细腻而坚强。一个伟大的母亲,必是儿子最真实上进的榜样。祝福这位单身妈妈越过越好。

150××××0329: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业余作家,写出的作品更具烟火气,更具感染力。看似平淡的生活却孕育着坚忍不拔的激情,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生活,心底却是积极进取,奋勇向前。陈慧如同黑夜里的一盏小灯,一片草地中的一朵小花,不起眼,但有实实在在的亮点。向陈慧致敬。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程潇龙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