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6月26日讯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闲游小榭,也可古韵穿越——今天,位于西湖文化广场上的浙江画院展厅一片“姹紫嫣红”——罗小珊戏曲人物作品展带给观众不同于舞台的全新感受。从《清舞》《暖风》《回眸》到《玉影》《映月》《寻香》……罗小珊亦然,她取昆曲《牡丹亭》之扮相,经由艺术加工,在中国画的笔下求得另一番神韵——既关乎原作,又关乎自己。
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师的罗小珊,1983年生于福建莆田。2005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本科毕业,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研究生毕业。入选浙江省文联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新峰计划”,获评2013年《美术报》“美术新青年”、“妙笔新辉”浙江十大新锐艺术人物。
罗小珊的作品,在此之前,多属宏大叙事之范畴,在6尺整纸乃至更大的幅面上,或者藉由诸人的堆叠,求得气势和气韵;或通过单独个体的描写,完成画面的铺陈。这是她熟悉的图式语言,在笔墨之美中,达成“气势撼人”的表述——仿佛不类女子的柔弱和纤细,反倒透出一丝丝刚强。《牡丹亭》系列则全然不同,在更加文人化——或者说更加私人的尺度上,用娓娓道来之笔,写下关于过去的理解,关于现在的思考。从早期作品中的花前月下、冷月清泉,到往后出现的飞鸟与湖石,罗小珊的构图愈见摆脱原作描述的限制,透着追求其中的文字内涵的态度。一如我们以为真正的文人应该追求的,由写像而及写心,在当下的浮躁中,留着“正襟危坐”的庄严。如果回到历史,如此才是合理的,因为笔下所写的,应是心中所思的,“意在笔先”,方为正道。
作为文人的游戏,扇子永远是一种重要的道具。从属于男子的黑纸折扇到宫女手中扑捉流萤的团扇,在功用之外,终究会带上风雅的气味。如果扇子是一种表达方式,那么从《红云》《海棠》《竹韵》到《梅花得意占群芳》是罗小珊对中国画的又一种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