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应该还是加班吧……”昨天的电话里,阳先生声音有点哑,“我也想回去,但实在回不去……”
阳先生叹了口气,不知是无奈还是轻松——66岁的老妈走失了50多个小时,好在前天终于找回来了。
整个周末,阳先生没有合眼,从上周五晚上的8点开始。那时候,老妈已经走失了半天,而他,还是在加班……
人来了 心还在老家的田埂路上
“最近行业不景气,创业也难,确实加班比较多。”三年多前,阳先生从某知名设计公司离职,开始自己创业。做设计、应对甲方,赶工到凌晨两三点对他来说是常态,通宵加班也是家常便饭。
上周五晚,阳先生匆匆回家吃了晚饭,又赶回公司继续加班。时隔一小时,晚上7点多,妻子打来电话:“妈妈中午出门,现在都没回来,是不是走丢了?”
从一堆设计方案里回过神来,阳先生有点蒙,回家吃饭居然没注意到老妈不在。骑上电动车,阳先生在笕桥一带的街道里转了三个小时,始终没有发现老妈的身影。他又回到小区,找到保安,查了当天中午到下午四五点的监控,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老妈走出小区后再也没回来。
阳先生想了很多种可能,最担心的是老妈觉得住不习惯,怄气走了。但是,回到家一拉开老妈抽屉,钱包、身份证都在,阳先生觉得老妈应该是走丢了,而什么都没带就出门,老妈肯定又是外出捡废品去了。
对于老妈捡废品的习惯,阳先生很无奈。37岁的他创业三年多,公司已经小有规模。两年前,他把独居在湖南老家农村的老妈接到杭州来同住。“我爸爸三年以前过世了,妈妈一个人在老家,实在不放心。”阳先生说,老妈进入新的生活环境后,絮絮叨叨的是各种“不适应”。
“在老家生活了大半辈子,白天去稻田里干活,种种菜、养养鸡鸭,空了和邻居拉拉家常,自在,随性。”说起老妈以前的日常生活,阳先生语气温柔,“爸爸不在了,把妈妈接到身边照顾,除了感情,还有责任。”
从刚来杭州全天足不出户,到现在学会在小区范围内买一些菜和日用品,只会说湖南方言的老妈已经算进步了。“以前听不懂普通话,两年下来,还是不会说,但至少能听懂一些了。”阳先生说,老妈平时不出门,在家照顾孙子孙女。生活习惯上的一些差异,已经被时间慢慢调整过来,可老妈节俭的习惯还是改不了。
“上周五,妈妈看到我妻子在家休息,孩子有人照顾,自己有了空档,又出门捡废纸板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