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八十三岁老父,我总是跟老父说,人到了这个年龄,不是为自己活,是为子女活,有您在,这个家不会散,我们做子女的总惦记着这个“老家”,有老家回是做子女的一种幸福……
这是发生在杭州新华医院病房里的事。
医生楼新江,50岁,新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病人楼绍宥,91岁,楼医生的“老病号”。
5年前,楼大伯因足部溃疡住进新华医院,先住在11楼普外科。一次楼医生去11楼谈工作,偶然看到楼大伯的脚,当即了解病情,建议楼大伯转到12楼他所在的血管外科。经过几个月悉心诊治,楼大伯双脚明显改善,可以下地走路了。
“当时我们就觉得,哎呀,谁想惹麻烦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爸爸本来不是楼医生的病人,没想到他这么有心,而且医术这么好,我爸爸又能重新走路了,所以我们全家都很感激他,信任他。”楼大伯大女儿说。
为表达感谢,楼大伯还写了“仁心妙手,新华良宝”八个字的条幅送给楼医生。出院时,楼医生嘱咐他定期复诊,平常多走路多锻炼。
“我爸爸很听话的,都按楼医生说的做,以前一直是我妈妈陪着爸爸走路锻炼,两年前,妈妈查出肺癌,发现时已经晚了,只能在家保守治疗,爸爸每天在家煎汤熬药,没时间走路锻炼,时间一长,脚上的溃疡复发,可他怎么也不肯去医院,说要在家陪妈妈……”楼大伯大女儿说。
今年2月29日,家人实在无奈,只好找楼医生。在楼医生的努力下,楼大伯终于答应住院,新华医院还特意安排大伯和老伴住同一间病房,方便照顾。
上个月,楼大伯老伴病情恶化,最后还是去了。亲人们担心楼大伯接受不了,决定先瞒着他。
“我们骗爸爸说,妈妈转到肿瘤医院去了,但时间长了,妈妈一直不出现在爸爸身边,爸爸情绪变得很不好,不肯继续治疗,说也要转到肿瘤医院去,要和妈妈在一起。”
全家人实在劝不动楼大伯,只好再次求助楼医生。
楼医生答应再次劝劝楼大伯,这次怎么劝呢?
楼大伯听力不太好,以前两人交流基本都是把想说的话写在本子上,楼医生想,那就写一封信吧。
清明节那天,楼医生休息,他在家里给楼大伯亲手写了一封信,为了让楼大伯看得清楚,字写得很大。
楼大伯退休前是大学老师,知识渊博,所以楼医生在信的开头,以“楼公绍宥”相称,先夸赞了他一番,然后回忆了两人以往的情谊。
节后第一天上班,楼医生把信悄悄放在了楼大伯病床的枕头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