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独生女小章,从湖州一片老式小区离家来杭时,妈妈跟在后面送她,最后说了一句方言:百坦(告别用语,大意是“不用急”“慢慢来”的意思)。
现在,小章算是在杭州掀开了人生新篇章:工作、生活都安顿在市区,早把父母从湖州老家接了来,买了一套房子,挨着自己住。
父母刚到杭州时,是帮小章管小孩的,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忙、累,但小章看父母,常常都乐呵呵的。
七八年过后,孩子大了,念到四五年级,基本不要外婆管了。小章觉得,妈妈都65岁了,终于能在女儿身边享享清福了。
可是,小章没想到,问题来了:这两年,妈妈心情变得不好了,爸爸有时劝她一句,妈妈还会朝他发脾气,爸爸也有些不高兴。
有几次回去吃完饭,65岁的妈妈,像个任性的孩子一样,望着窗外,眼里水汪汪的,用湖州方言嘟哝着,热头(太阳)又落下去了……
这个时候,小章觉得,这已不再是一个小问题,真得要很细很细地了解妈妈了,她到底要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妈妈从湖州一家工厂退休,没穿过什么太好的衣裳。小章会带她出去买衣裳,尽量走年轻化、时尚化路线。
前天下午,见到小章妈妈时,她穿一身粉色户外棉服,一头短黑发,腰杆很直,脚上一双登山鞋,两手插在裤兜里,根本不像是65岁的人。
小章说,妈妈刚跟爸爸爬了山,看到身边中老年人,多数是三五成群,热热闹闹,说着杭州话。她回家后不再细讲登山的事,而是说她以前的锁具厂,下了班,大家都用方言打招呼,人家都叫她大姐,大姐长,大姐短的。哪怕后来退休了,老小区的邻居,散步都要手扯着手,一路能散到“骆驼桥”(湖州的一座著名古桥,因形似骆驼而得名)那边。
“妈妈很喜欢到杨公堤、苏堤上去玩,一座座拱桥走过去,比去其他地方开心一些。”小章说着,问起身旁的妈妈,是不是你看那些桥,跟咱湖州的骆驼桥很像?
小章妈妈笑笑说,实话实说,还是杭州这些桥,这些风景漂亮。只是有一回,她在杨公堤上,好像是郭庄那一带,看到了几个老年人,说着湖州话,好像也住杭州的,她跟了一段路,还用方言说了几句,晓得她们也是住在杭州的。后来,她们被一辆车接走了,还跟她们摆手,说了一句“百坦”,可惜没来得及留电话。
“我想,是不是湖州人都喜欢杨公堤那里的桥,到那里走走,说不准又能碰到说湖州话的。”
还有一个地方也是小章妈妈爱去的:菜场。
小章说,妈妈闲下来后,几乎跑完了大半个杭州的菜场,找两样东西,大鱼和鳝丝。
湖州靠太湖,市场里摊位上,三五斤,十斤八斤的鱼都很常见。鳝丝,就是一条条鳝鱼被划成一根根丝出售,买回家做一道叫“烂糊鳝丝”的菜。
结果小章的妈妈没买到划成丝的鳝鱼,只买到整条活鳝鱼,也是跑了很多个摊位,才挑到五六斤重的大鱼。菜场摊主跟她说,杭州人生活精致,不怎么吃太大的鱼。
有一段时间,小章妈妈精气神好了一些,常叫她过去吃饭。
小章看一看菜,“我也真是醉了,每周几乎都是湖州宴嘛!”——她小时候吃过这种做法,一条大鱼,做成四样菜:鱼头做“豆腐鱼头煲”;鱼身肉做成熏鱼;鱼泡泡、鱼皮单独配菜炒;鱼骨头连牢“近骨肉”一起捣碎,做成丸子,放在油锅里炸,湖州方言叫“花兵”。
还有一道菜叫“八宝鸭”,样子像烤鸭,但鸭肚里埋进了糯米、火腿肉、鲜贝肉、香菇、藕丁等。
每一次回家吃饭,小章都看到妈妈跑来跑去,额头汗津津的,很心疼,叫她不要这么劳心了。
后来,妈妈叫了几次,一是不想让她操劳做一大桌菜,二是确实因为年轻人有自己的社交圈,小章就没有过去。听爸爸说,她还是买回一条大鱼,做成四样菜,还是用刀片把烫好的鳝鱼,一条条划成丝,做“烂糊鳝丝”,劝她说不来吃,就别做了,她不听,照样一盘盘做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