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助推绿色低碳交通
邵宏斌:前行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的大路上
工业、建筑和交通是三大重点能耗产业。工业扬尘和交通尾气牵动人心。
在走访“节约之星”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不少好消息,那就是杭州的“五位一体”绿色公交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而在杭钢这样的大型国企中,也有始终记挂着节能减排的一线工人。
交通局:建设绿色低碳交通体系
2011年2月,杭州被列入交通运输部首批十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之一,自此,杭城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工业、建筑和交通是三大重点能耗产业,交通系统的节能减排,对社会的意义更为重大。”市交通运输局科教处介绍说。
试点以来,杭州市交通运输系统围绕“低碳综合交通体系、低碳交通基础设施、低碳交通运输装备、低碳交通物流系统、低碳信息技术工程、低碳交通能力建设”等低碳交通六大重点建设领域,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具有杭州特色的“五位一体”绿色公交体系基本形成,低碳交通的体制机制实现了创新,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在重大工程和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
据了解,杭州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三年以来完成投资额23.6亿元,节约标准油14941吨、标准煤95333吨,固碳24.6万吨。杭州市原始开发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升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全市新能源公交车比重超过30%,累计近3000辆。全市公共自行车已经达到8.13万辆,服务网点达3243个,日均租用逾30万人次。投入500辆纯电动出租车,在交通运输各领域推广了天然气车辆。
各种创新的举措,在杭州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中层出不穷。
比如今年4月正式建成通车的钱江通道,它的绿色照明列入国家三部委示范项目,全线安装LED灯具3180套,年可节电247万千瓦时,节约电费180万元,可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为2642吨、74.1吨和37.05吨。市交通运输局还创新地将千岛湖航区所有航标灯(103个)全部采用节能环保的LED灯。
市交通运输局还注重低碳交通的宣传,已经连续举办四届汽车节油大赛,今年的节油大赛由“交通杭州”手机APP节油理论知识竞赛、驾驶道路赛、场地技术赛组成,市交通运输局欢迎民间节约达人参与,人人都争做“节约之星”。
邵宏斌:走在技术创新的大路上
邵宏斌在原燃料传送带旁。
邵宏斌,现任杭钢“邵宏斌技能大师工作室”组长。作为一名从衢州龙游来杭的务工人员,他用聪明才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环保难题,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今年46岁的邵宏斌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在生产一线劳作的工人。他形容自己目前的工作,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
“在烧结机上工作了十多年以后,我对这套机械十分熟悉,加上曾经做过维修钳工,对机械的内部也了如指掌。”邵宏斌说。凭借着生产经验,他在2007年提出了“90平方米结机原料层烧结”先进操作法,一年就能够节约燃耗200多万元。
这也是他第一次尝试运用知识与经验,对生产工艺进行创新和改造。此后,邵宏斌的技改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2013年5月,邵宏斌主创的《提高煤粉使用量降低烧结固体燃料成本》获杭钢集团公司操作岗位操作技能人才创新创效奖。这项技术就是将成本高、污染大的焦粉用成本低、污染小的煤粉替代,2013年7月实验成功,在实验阶段,短短8个月时间,节约投入约164万元。
很多杭钢人知道邵宏斌的名字,都是从先进操作法命名,合理化建议表彰等渠道开始的。很多杭钢人不知道的是,他为了推动生产和环保,做了许多努力。“钢材市场产能过剩,市场倒逼转型,国企也不能例外。虽然现在大家都具有很强的节能减排意识,但是在十多年前,领导给我的指令是,不要跳出条条框框,规规矩矩干活就行。”
但是邵宏斌的思想却没有被禁锢。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理念,那就是社会效益大于单纯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影响下,杭钢组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攻克了18个科研项目,创造了1.3亿元的经济效益。他说:“我们工作室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节能降耗,提高效率,这不仅是为了企业,更是为群众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