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赵工牵线的读者排成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2-05-10 07:13   

    赵工说,电话就免了,周六万松书院、周日杭州市体育馆,不见不散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万松“月老”赵工3年牵成百多对》一文见报后,引起读者热烈反应。

    本报96068热线几乎被打爆,操心的父母想要“月老”赵工的电话,只为了家里的单身儿女。

    赵工心急 立刻安排读者相亲

    张林的妈妈一早打进本报热线求助,记者帮助她联系上赵工后,赵工立刻安排了下午两点的相亲:“40多岁,一位老师,1.75米,瘦瘦的,不是杭州人,是浙江省内的。”

    张小姐下午要上班,张妈妈却心急,决定跟张小姐的姨妈一起赶去保俶路一家小宾馆的大堂,跟男方见面。

    记者也一同来到现场。相亲场地是蹭的,不用付钱,连茶水都省了。看样子,下次请赵工帮忙的市民,都要自带矿泉水。

    赵工提早20分钟就到了,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一般让一方先来,先来是让他(她)先了解一下对方情况,等会见面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聊天。”

    果然,离约定时间还有10分钟,张妈妈到了。赵工先向她们介绍男士大致情况:“心里先有个底,然后见面看看。人品最重要,你们也可以问问详细情况。”

    正说着,男方如约而至,带黑框眼镜,头发三七分,穿墨绿色T恤, 斯斯文文。

    赵工将双方相互介绍说过基本情况后,说:“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的,都问问看,不用怕难为情,说清楚、问仔细对你们大家都好。”

    相亲沟通过程中,赵工坐在一边,看似漫不经心,可耳朵和眼睛一点都没闲着。他话不多,只在关键处发话。

    当男士说到:“……我有高级职称……明年能分到人才房……”等信息的时候,赵工不紧不慢地说:“这个小伙子很不错的,人又积极努力,待遇也很好,又有高级职称,明年还能分到人才房,这个相当好的,你们不要错过了,呵呵。”

    还有,赵工挺会趁热打铁。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谈话,女方对男方的条件比较满意。

    接近尾声,赵工已经看出这次相亲“有戏”,男方表示可以进一步接触了解一下,赵工也马上问女方意见如何,希望能撮合一对璧人。

    电话免了 周六万松书院不见不散

    还有数十位读者想要赵工电话,不过,因为赵工家里电话是在太忙,因此他婉拒了,只请读者前往万松书院和杭州体育馆现场寻他。

    “5月12日周六上午,万松书院,5月13日周日上午,体育场路杭州市体育馆内。9点至11点,我们不见不散。”赵工幽默地说。

    不过读者得做好心理准备,说不定还得排长队。

    “上周六在万松书院就有151个人找过来,第二天在杭州市体育馆也有100多个人,人非常多。第一次来找我的,找我好几次的都有,本地的外地的,条件各种各样,要求也各不相同,我也希望都能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对象。”赵工开心的说。

    对于初次来找赵工介绍对象的,赵工每次都会根据找对象的人自身的条件,包括年龄、身高、学历、工作等因素综合考虑后,从七八本单身男女记录本里的“海量”信息里面,找出四五十个条件相符的对象。如果看中合适的,先联系对方,邀请对方来看看;如果没看中,那赵工也一点都不含糊,会仔细地问:“你是不是还有其他特别的要求,说出来,我再帮你留意留意。”然后赵工将他们的要求仔细地记下来,以便下次推荐的时候更有针对性。

    对于比较“挑剔”的,赵工说:“我都记在脑子里,很多人都找了好多回都不满意。我很清楚地知道他们的要求,只等待合适的对象出现,我会马上联系他们。”

    在有单身男女相亲的时候,赵工都会一起去,有些人比较腼腆害羞的,帮他们热络热络。

    “有些觉得不好意思问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收入和房子的事情,我就旁敲侧击,尽量能使相亲双方对彼此有个了解和熟悉。”赵工笑笑说。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杨晓政 见习记者 徐金燕/文 摄影 林云龙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