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室的大妈病了,几天没见出门;402室与502室吵架了,赶紧去劝劝;楼道灯坏了两天了,需要修理;501室的孩子要高考,要跟邻居说一声,让大家轻一点……”
这是来自江干区闸弄口街道机神社区的特殊“工作笔记”。
记录这些内容的,是社区40多位小组组长,20多名计生协会成员,51位居民代表,134位楼道小组长,还有许多的热心居民。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邻里互助社”成员。
机神社区位于美丽的大运河畔,环境很不错。但作为一个老小区,这里的房屋基本都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年人多、失业人群较多。居民们对社区的依赖性比较大,面对近1600名退休人员、130位残障人士、50多户弱势困难家庭及更多有着特殊需求的家庭,单靠社区12名社工,力量太过单薄。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为特殊群体服务,为居民服务,是近年来机神社区的重要工作。建立“邻里互助社”,就是社区想出的一个点子。
“一开始,大家还有些犹豫,但通过一次一次的实践,大家发现,这个互助社很有力量,也很温暖,都愿意加入这个队伍。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有不同的技能和社会关系,通过互助社,这些信息被收集到一起,提供给需要帮助的家庭。”
社区居民周小姐说,去年9月,社区一户家庭患上了白血病,由于家庭困难,医药费没了着落。知道这个消息后,互助社牵头成立了“一家人爱心互助基金”,将这一消息告知小区居民,基金成立当天,就收到了5350元的捐款。
此外,“邻里互助社”还为居民提供物品、药品,甚至是岗位、技能、服务。针对社区里的一些不文明现象,“邻里互助社”的成员们还主动承担起了文明劝导员的角色。
机神社区工作人员说,“邻里互助社”成立后,居民成为社区事务的主体,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助人自助,社区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居民也更有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