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和老婆经常吵架的理由,是因为超市购物的赠品。“她一看到买一支某品牌牙膏送一个水晶碗,一口气买回来七八支牙膏。上次去超市买的都没有用完。这些碗就更没用了,家里的碗叠都叠不下还老是盯着那几个赠品。”周成埋怨说。
大多数人会把这些情况归结于生活习惯不同。殊不知在潜移默化中,物质消费的文化逐渐在引导我们走进一种“患病”的文化当中。这种病叫做“囤积症”。
控制不住消费的快感
刘音还在学校读研究生,一个月家里给一千五百块生活费,在同学中也算是中等水平了,但是对于刘音延绵不绝的购物清单来说,这点钱就显得很拮据。
今年年初,刘音办了一张可以购物分期还款的信用卡。之后她就不断为自己购置行头,逐渐塞满了宿舍里不大的衣柜,并且填满了好几只收纳盒,将本来就不宽敞的寝室变得更加杂乱和拥挤。
“买回来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喜欢,也就是看到打折了不买白不买。回过头看看自己经常穿的就那么几身,就是买的时候特别过瘾。每次看书累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去买一堆回来。”刘音撇了撇嘴无奈地看着身边这些“战利品”。
而每个月月初,刘音就要偿还一大笔消费贷款。即便如此,当逛街面对新款的鞋包服饰,商场的折扣、销售小姐天花乱坠的说辞时,她仍然会掏出信用卡。
舍不得与物品捆绑的回忆
张华英奶奶今年81岁了,身体硬朗,每天为家务操持奔走。只是对于她老人家在家里面堆的破旧物品,家里人觉得不舒服:“家里面坏掉的东西或者老旧的物品,我们买来新的换上,换下来老的她也不肯扔。以前家里是平房,天井后院里可以随她堆着。现在拆迁了搬到公寓房住,只好丢在走廊里面,走进走出不方便。”
邻居颇有微词:“堆在走廊上,还有自行车库里面,又不去管,都成了蟑螂老鼠窝了。这老太太也真是固执。”
张奶奶女儿说,拆迁搬家的时候她还将这些破家具偷偷地扔掉过一回。结果,老母亲大发雷霆,自己蹬着三轮车把留在老地方的破家具拉回来了。
可是张奶奶就是舍不得扔,向人一件件细数这些东西的来历:“这个床是我和我老伴结婚时候他做的,这个柜子是我陪嫁产……都有用的啊!”
要腾出空间,先打扫自己的心
为了解“强迫购物”、“弃置恐惧”这两种城市 “囤积病”,记者特意咨询了五云山疗养院院长、心理博士骆宏。
骆宏说“囤积病”不一定就是专业定义上的心理疾病。主要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已经达到了影响到自身和他人正常生活的程度,即一个人从事某种行为是否影响到了他的社会功能。
“其实,人都有一种追求快乐的本能。但是,相比通过努力获得成果这种快乐模式,其他替代性的快乐获得起来容易,但是消失也很快,需要不断地去重复这一行为。表现在喜欢购物的人身上,就是不停埋单。”骆宏继续分析。
“人都是情绪化的,在购物时容易产生冲动不一定就是心理问题,每个人都难免会冲动购物。当我们正视这个问题,明白内心的快乐并不是简单的物质上的获取,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花销了。”
“相比之下,‘弃置恐惧’可能更严重一些。”骆宏接着道:“虽然都是囤东西,但是心理内部原因是很不相同的。一般来说我们会选择在满足自身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做出一个平衡。但是有一些人,他们的生活很封闭,把所有中心都放在关注自己需求上。”
“尤其是老人,容易深陷在过去的回忆里,而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脱离,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常说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更要培养他们的‘情趣心’,让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丰富愉快的社会生活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