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怎么样?可以用水了吗?”从6月4日至6月17日,因为连续多起污染事故,市民们一度对杭州的饮用水源很担心。在这些紧急事件背后,杭州市环境监测系统有一群专业、敬业的监测人员,为事故应急处置提供了及时持续的科学依据,使事故最终得到妥善处置。
14天里值了5个通宵
几天前,监测站仪器室副主任包贞还在加班加点,为苕溪有机物污染进行水样分析。现在,她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因为连续疲劳工作,6月8日晚下班后在监测站附近遭遇车祸,造成颅骨骨折。
当时,污染源样品从7个监测点每两小时采集一次,每个水样出结果需要3小时,包贞等人必须24小时加班工作,作为室副主任,她承担了大量的分析工作。直到警报解除,仪器室共出具34644个数据。
据介绍,过去的14天里,监测站的同志都是连轴转,最多的人值过5个通宵。
平均每天出具3953个监测数据
14天里,采样、分析人员平均每天工作近14个小时,各个监测站的数据报送人员24小时向杭州市站报送监测结果。
全市环境监测系统共分析了钱塘江流域样品20132个,出具监测数据20132个,编制了《建德苯酚泄露即时应急监测报表》;苕溪流域分析样品365个,出具监测数据35220个,编制了《苕溪监测点位即时应急监测报表》。这些数据及时准确有效地反映了污染情况,为应急指挥部和相关部门领导的科学决策、制订处置方案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饮水安全的警报最终得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