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方:家丑不可外扬,面子没地方搁
支持方:让人吸取经验教训,挺好
前两天,家住文晖街道三里家园社区的老马有点郁闷,走进熟人堆里,总觉得背后悉悉索索地有人在讲悄悄话。更让他闹心的是,社区活动室里,那些相熟的牌友们也开始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
“我一进门,他们几个就不太讲话了。”老马说,“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虽然没什么恶意,但是我心里还是有点疙瘩。”老马说,这一切源于社区里的一张小报。
一套房子送了人打官司也没要回来
老马今年快80岁了,没有儿女,老伴死得早,就剩下一套房子陪他安度晚年。他干脆租出去一间房,租金维持日常开销。
来租房的是个年轻女孩,名叫小丽。老马渐渐发现,小丽不仅善良,手脚也很勤快,有空常帮忙洗衣做饭,还照顾生病的老马。老马就认了小丽做干女儿,还签订了房屋赠与合同,将房子无偿赠送给小丽。
同时双方还签订了一份遗赠扶养协议,约定老马的有生之年,由小丽负责照顾其生活起居、养老送终。
合同签订后,老马渐渐觉得小丽对自己的照顾不再那么尽心,有时候还故意说两句难听的话。
老马最终将小丽起诉至法院,结果法院判决小丽一次性补偿老马15万元,但房子老马总归是没要回来。
参与调解的社区,把老马的事登在了社区自办的小报《三里家园》上,还配上了法律提示。
虽然用意是好的老人还是有心结
“我们觉得这个案例很有警示意义,所以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把它放在了小报上。”三里家园社区书记陈培红说,“其中的个人信息全部进行了模糊处理,但是真的见报了,老人家还是有些心结。”
陈培红告诉记者,三里家园社区内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混杂,居民大多非本地“原著民”,彼此沟通了解较少,所以就想到了办一份《三里家园》社区报,搭建起法治文明宣传、居民交流沟通的平台。《三里家园》这份报纸由社区居民大家编、大家写、大家看,包括社区动态、以案说法、居民作品选登、报喜鸟等板块,素材大多取自社区真人真事。
听说老马的心病后,陈培红特意上门,告诉老马:“大爷,您这是在为社区做事。”她向老马保证:“如果有人笑话您,您就来找我,我们社区给您做主!”
社区小报在社区挺受欢迎
把自家事情登在小报上广为宣传,小区居民们乐意吗?记者在社区里问了一圈,发现这份小报挺受老人们欢迎。
一位大伯告诉记者,他每次看社区小报,都挺触动的。“老年人一定要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平时多长个心眼,关键时刻更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张女士是上班族,偶尔也会瞄一眼社区小报,“上面经常会说一些社区里的好人好事,我看了社区报,才知道那些热心人叫什么名字。”
不过也有人觉得,家务事登在报上,是有点别扭,“家丑不可外扬啊!”
“以案说法”栏目是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为了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陈培红根据街道司法所和居民的建议提出个折中的办法:“我们在编写案例时,如果是涉及本社区的真人真事,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会把当事人的真实信息全部隐掉。另外,我们也开始采纳社会上一些富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例,免得有居民会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