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心血,18年的坚守难道真的要远“嫁”南京》后续
蜚声中外的中国惟一民间相机收藏馆,可能“悄无声息”地搬离杭城。消息一传出,就像平静湖面丢下一块石头,荡起阵阵涟漪。
3月11日本报独家报道了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馆长自1993年,自掏腰包开办照相机收藏馆,18年过去,相机收藏馆有过数次搬迁,高继生始终未能给这批相机找到一个相对固定的安身之所。日前,南京一家学院抛来绣球,邀请高继生和他的宝贝们落户南京。
报道一出,众多热心读者为高继生18年来的坚守所感动,也为1400多台的古董相机的命运而担忧。一些读者还力所能及为高继生出谋划策,希望把大名鼎鼎的高氏相机收藏馆永远留在杭州。
有人愿意免费提供场地
浙江民间收藏家协会会长蒋兆悦看到报道后,连忙联系本报,“我愿意尽一切努力,帮助高继生老人和他的1400多台照相机,让它们留在杭城。”
根据记者提供的电话,蒋兆悦马上给高继生打去电话。联系好后,“他原来还是中策职高毕业的,我们是校友。”蒋兆悦高兴地说。
蒋兆悦有一个200平方米地方是归其使用的博物馆场地,为了解决高继生的照相机场地问题,他甚至愿意把这个地方腾空,免费让给高继生作为“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的场地之用。
“高继生69岁了,花了50多年的时间,收藏下这么多珍贵的照相机,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功劳。”蒋兆悦说,无论如何他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这位老人。
随后,杭州档案馆一位姓柴的工作人员,和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务处处长刘老师等人,也先后为高继生和他的相机打进早报热线。
“老早就听说杭州有这么个博物馆,但万万没有想到是这样一个状态。”刘老师说,他近日就安排时间去看一看高继生的照相机收藏馆。
刘老师也很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对高继生和他的1400多台照相机有所帮助。“我去看一看,评估一下,可以的话,就跟浙大的光学系联系,或者也有可能把好的照相机藏品推荐到国家级的收藏馆里……”
刘老师还对记者说:“如果不是通过早报,我还不一定能找到高继生,谢谢你们。”
高继生感谢本报和热心人
对于众多热心人伸出的援手,69岁的高继生很感动。“报道出来,能吸引这么多人对我和相机收藏馆的关注,我在这里要谢谢今日早报和这么多热心人。”
不过,老人也有自己的顾虑。“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永久性的地方,而不是一个临时性的免费摆放场地。”因此,高继生表示,对眼前的各种机会他将好好考虑一下,再作出决定。
高继生和家人也不希望,勒紧裤腰带买来的照相机“宝贝”,跟高家人脱离“产权关系”。“这是我一辈子的财富积累,希望高家子孙后代能够继承下去。”
这一周,蒋兆悦、刘老师等人表示都要拜访高继生,为高继生和他的民办照相机博物馆找到一条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