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拳师陈天申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0-11-30 06:23   

11月15日晚9时,江城路姚园寺巷10号,一位95岁的老寿星安详辞世。老人叫陈天申,是杭州武术界鼎鼎大名的一代拳师。

11月29日下午,姚园寺巷10号陈老的家里,小女儿陈芬娘和徒弟陈梅勇回忆起这位武术家。

官巷口一条石板路成了练武场

陈天申,号日升,1915年生于杭州官巷口。5岁那年,受经常“练把式”的舅舅影响,陈天申成了一个小武术迷。家门口的那条石板路,成了他的练武场。

舅舅本是个木匠,闲暇之余,喜欢摆弄摆弄拳脚,收集了很多拳谱、剑谱,没有拜师,就自个儿专心研习。舅舅看陈天申是块练武的好材料,倾囊相授。

当时正值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每家每户的青壮年多少都会几下拳脚功夫,有人用来防身,有人想通过习武来养家糊口。

跟着舅舅学了几年“野路子”的花拳绣腿之后,年少的陈天申立志做一名拳师,想正式拜师习武。

这时,恰巧赶上了1929年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全国武术擂台赛。

14岁时曾亲历首届全国武术擂台赛

1929年11月,与第一届西博会同时召开了首届全国武术擂台赛。当年14岁的陈天申,目睹了这一中国武林盛会。

但当时因为年纪小,没有资格参加比武擂台赛,他只能和师兄弟们上街散发擂台赛的宣传单。

擂台赛为期7天,先后有109位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上台打擂、搏击。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南拳名师萧聘三等武术名家云集杭城。

赛场设在通江桥畔的原清代抚台衙署旧址,建起一座高4尺、长56尺、宽60尺的水泥大擂台。会场门口竖起两座牌楼,上悬“提倡国术、发扬民气”八个大字。

打擂者全都精赤上身,不戴任何护具,除了对挖眼、锁喉、取下阴等要命招数有所限制外,比武者可以施展各门派绝技。

擂台赛的第一名可获奖金1万银元。赛后,各个名次的获胜者上台领奖时,无不鼻青脸肿。

一时,杭州成为全国武林高手汇集之地,习武之风大盛。

武林门派的“萧杨之争”

武术擂台赛之后,刚刚成立的浙江国术馆邀请太极拳传人杨澄甫、武当掌门高振武、南拳名师萧聘三、“铁腿”刘百川等武术名师留杭任教,当年浙江国术馆的地址在葛岭脚下。

陈天申通过考试,成为浙江国术馆第一届师范班38名学员之一。在浙江国术馆还发生过一起“萧杨之争”,给年少的陈天申留下深深烙印。

1931年一天清晨,萧聘三在馆内教陈天申等弟子们打黑虎拳。练黑虎拳是要发声、蹬脚的,功力深厚的拳师每蹬一脚,水泥地上就会留下一个脚印。

当时有学生提议萧聘三师父来露两手。萧聘三就在青石板上打起了黑虎拳。只听他大喝几声,脚下一用力,石板皆碎。

“好!好!”学员们的喝彩声惊醒了国术馆的教务长、太极掌门杨澄甫。

杨澄甫披衣出门说:“这种东西有什么用!”

这句话惹恼了萧聘三。他当即提出,要与杨比武一决高下。

“好!你就在我的肚皮上打三拳吧!”杨澄甫答道。

萧第一拳下去,杨面露痛苦之色;萧第二拳下去,杨的嘴角已有血腥;萧击出第三拳后,杨右手紧捂肚皮,突然,他左手一掌飞出,击中萧的心窝。萧聘三顿时跌倒在两米开外,口吐鲜血。

两位武术名师的“萧杨之争”,结果却是两败俱伤。

几年后,两人相继病逝。

这次武林门派争斗深深影响了陈天申。在他扬名立万之后,他一再叮嘱徒弟们:习武之人一定要讲究“武德”。


曾任顾祝同的作战联络官

在浙江国术馆,陈天申学到了名门正派的各类拳脚剑法,散打、擒拿、拳击、摔跤等各种技击,样样练得得心应手。

1933年,在浙江国术馆统考中,陈天申一举夺得罗汉拳、太一门拳、剑、刀比赛第二名,在武林同辈中已小有名气,别号“日升”。

同年,他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国体专科学校深造。1934年,陈天申随国体专科学校转入黄埔军校,成为第十期学员。

抗战期间,陈天申作为训练军官转战浙江、江西、江苏等地,专门培训连排级军官。1942年,浙赣会战中,他任战区司令员顾祝同和国民党49军军长王铁汉之间的作战联络官,在

日军飞机的轰炸中,曾三次死里逃生。

淮海战役后,他转入中共杭州地下党工作。杭州解放后,参与筹备了浙江省第一届武术协会。1982年,从杭州木器厂退休。

徒弟陈梅勇说,师父擅长灵令门、罗汉拳,年纪大了后,又擅长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功夫造诣在杭州武林圈内堪称一流。

比如少林罗汉拳,拳法讲究进攻、防守、反击,陈天申的一招一式蛮清爽。原来潮鸣寺巷边有个人民公园,每天早上,陈天申就在那里教拳,至今徒弟、晚辈不下千人。

习武之人要以德为先

陈梅勇说:“师父常说,习武之人要‘以德为先’,你到任何一个地方去,对长辈要尊敬,对同辈要互相学习,对晚辈要爱护。习武是这样,做人也一样。”

陈天申常跟徒弟们说,习武练功时,要做到修身养性,把杂念要去掉,心要静下来。

上世纪80年代,陈天申任杭州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兼杭州市体委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小组副组长。一天,一位小他四五岁的同门师弟与他在工作中发生争执,对方一气之下,把一瓶蓝墨水泼到他身上。

虽然贵为杭州武术圈至尊级人物,但当时面对一身蓝墨水,陈天申只是淡定地说了句:你怎么这样的!

后来,这位师弟跟他道歉,陈天申一笑泯恩仇。

在徒弟陈梅勇印象中,师傅陈天申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从没有和人急红眼的时候。惟有一次例外,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已70多岁的他在路上看到两个小年轻在打架,老人明白,小年轻好冲动,打架可能闹出大事情,于是他眉头紧锁,一个箭步上前,抓住两个年轻人的胳膊(陈梅勇说,师傅乃习武之人,在这种场合抓人胳膊、手掌时,肯定抓住了对方的穴位),“啪”的一下将两人一把推开,然后头也不回,兀自离开。

小年轻本来都在气头上,但被这么一抓、一推,知道老人可能身怀技艺,于是不敢声张,悄悄地走了。

长寿之道:人生“四乐”

陈天申练武,讲求融入人体的生理学原理。他说,学武术的人不懂生理学,就好比盲人走路。习武之余,老人很讲究养生,再好吃的饭菜,也只是吃到七分饱,睡觉很讲究时间。

陈天申常跟子女们讲,每天中午11点到下午1点,一定要休息一下,最好休息20分钟左右,哪怕闭目养神几分钟也好,这是“补阳气”,对心脏有好处;每天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3点,这四个小时的睡眠很重要,一定要保证。

小女儿陈芬娘说,父亲每天一日三餐时间都是定时的,会专门嘱咐她,早了或晚了都不行。

几十年习武下来,陈天申还学会了推拿、针灸,晚年还义务给人看过病。20多年前,曾经有一个孩童患了小儿麻痹症,他用一套自创的“子午针灸法”,按“子午”等时辰给人针灸,最后把孩子的病治好了。

“师父的一生,简单总结就是‘四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天天快乐,这应该也是他的长寿之道吧。”徒弟陈梅勇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岳海智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