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昨天贴出告示:暂停旧棉花翻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0-08-30 07:15   

76岁的潘文彪,对于弹棉花的体力活有些力不从心了。

“潘永泰”有些累了,从1898年始创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昨天,掌门人潘文彪在店门口贴出了一张告示:暂停旧棉花翻新。“年纪大了,做不动喽。”76岁的潘文彪坐在店门口,长叹一口气。

累了,力不从心了

“潘永泰”是杭城最后一家弹棉花作坊,坐落在河坊街上。小小的店面悠久的历史,甚至有人说,老杭州人家里,肯定有一床棉被的棉花是在“潘永泰”弹的。

潘文彪是“潘永泰”的“掌门”,不少杭州孩子都是盖着他弹的棉花被长大的,很多老杭州都有“潘永泰”情结。不论春夏秋冬,拿着旧棉花来店里翻新的老主顾络绎不绝。

虽然翻新旧棉花非常费力,赚的也不如卖新棉被好,可对待这些老主顾,潘文彪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可在昨天,不少老主顾发现,“潘永泰”的店门口贴着两张告示:暂停旧棉花翻新,有需要的可以去德胜桥店和拱宸桥店。

“不是我不想做,是实在做不动了。”潘文彪低着头,用报纸将新弹好的棉花细细包扎,“人手不够,现在没人肯学这手艺了。”

潘师傅说,如今店里就靠夫妻俩做工,翻一床6斤的单人被,至少要1个小时,老伴的腰早就吃不消了。而加工旧棉花,每翻一床被子,老两口就要把翻棉花的机器拆开来清理一遍,不然,老棉花沾在新棉花上,做出来的新被子就不好看了。这样一来,工作量大大增加。

“淡季还能撑,做好一床被子,还能休息1个小时。到了旺季,根本就没得休息,身体吃不消。”无奈之下,潘师傅只好张贴告示,暂停旧棉花加工,只做新棉花。

遗憾,没人肯学手艺

“只要有一个人帮忙,我就肯定还能支撑下去,也不用暂停翻新旧棉花了。”潘师傅摸着手中的磨盘(弹棉花的老式工具),遗憾地说,“觉得对不起那些老主顾。”

坐在一旁的潘师母无奈地笑笑,“老头子一直想着要把这门手艺传下去,可从来没有找到一个好的传承人。儿子有自己的工作,女儿学过,可是她的腰也不好,只好放弃。”

潘师母说,之前也找过帮工。可熟练的帮工一开口就要两三千的工资,还要包吃包住,老两口吃不消。可非熟练工,学了不到一天,就喊累,早早离开。

“这些人,根本不是来学手艺的。”潘师母说。

“和老底子不一样了,现在可没有人真心实意拜师傅了。”潘师傅说,现在的大学生眼界高,看不上这种传统手艺。本地人又娇贵,也不愿意学。外地人,才学了一点皮毛就想着离开单干,没一个肯静下心来认真学的。

所以,从父亲潘统印作古后,也只有潘文彪两夫妻守着这家百年老字号。

“不是不想去享清福,只是自己走了,别人的棉花怎么办?我做这行当50多年来,打小就喜欢,所以打算一直做下去。”潘师傅说,已经不指望自己找到接班人了,只希望政府能够出面,在学生教育中多加入一些传统手工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

当然,如果有人需要旧棉花翻新,潘文彪说,可以去德胜桥棉花店或者拱宸桥棉花点看看,那里的店主人是潘文彪的舅佬,都还在做棉花加工生意。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汤晓燕 记者 岳雁/文 胡元勇/摄  编辑:罗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