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说得清是哪里来的,专家说这么大的现在很少见
“我在泥土里挖出海螺化石了,你们要不要来看看啊?” 昨天,苏大伯兴奋地打进本报热线85055555,给我们讲述了他的大发现。
土堆里石化的贝壳随处可见
昨天上午10点,苏大伯拎着一个环保袋和记者见面。袋子里装着一些石头一样的东西。
“这些是比较大的几块,还有些小的那里到处都是。”苏大伯边说边拿出两块长约30厘米的“石头”。
这些“石头”长得不怎么规则,摸上去也不滑溜,但仔细辨认,上面的纹路很清晰。
“这个叫牡蛎,海里才有。虽然都快变石头了,但还是很完整,而且那么大的现在不多见了。”说完,苏大伯又拿出一个白色的海螺壳,“这个叫红螺,也是海里的玩意儿。”
苏大伯说,这些东西都是从城西一个工地附近的土层里挖出来的。
苏大伯带我们来到杭州绕城高速三墩出口东南面几百米处的一片野树林里。
沿着一条小路走进去,眼前是一片100平方米左右的泥土堆。远远看去,土堆一半黑一半白。
“就是这里,前面还有一片土堆,面积还要大些。”苏大伯拿起小铲子,很快又挖出了几片半裸露在外的大牡蛎壳。
“远古时期,杭州是海洋,这些贝壳可能都是深埋在地下的化石,说不定很有科研价值呢。”苏大伯有些兴奋。
没人说得清这些牡蛎壳是哪来的
虽然苏大伯说得有板有眼,但发现这片土堆的地方比较偏僻,附近除了一处工地外,没什么住户。
带着几块个头较大的牡蛎壳,记者来到那片工地。
一位姓成的工作人员说,这些泥土肯定不是他们倒的。
“这些土都发硬了,应该放了很久,这些贝壳都是嵌在里面,这么看来,应该是从很深的地下挖出来。”成师傅说。
不过成师傅也提出一个疑问,牡蛎现在并不少见,一些海鲜酒楼里都有,这些牡蛎会不会是一些酒店吃完后扔掉的?
苏大伯觉得不可能:“先不说这些贝壳的石化程度,前两年我去大连,那边最大的鲜牡蛎也只有这个壳的一半大小。”
有无科研价值有待考证
这么多的牡蛎壳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城西这片废土中,记者来到了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物研究人员提出了他们的看法。
首先这些贝壳是长牡蛎的壳,而且基本可以确定是生长于海水中。但这些壳的蚀化程度并不一致,所以很难推断具体年代。在细细辨认了两个最大个的牡蛎壳后,他们推测,这两个牡蛎至少生长了二三十年。
“不要说养殖的,即使是野生的,这些年我们在海上调查时也从未见到过这么大的,在远离大陆的一些无人岛上也难以发现。”
对于这些贝壳的研究价值,他们目前也难以下结论。
“野生牡蛎生长需要依附在海洋的岩礁上,如果这片土地里也有岩礁存在,那可能更加原生态一些。不过现在初步看来这片土里并没有岩礁的迹象。”
他们还提出一种猜想,也许这些牡蛎是古人们食用后丢弃的。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过,湖州太湖边曾出土过两块很大的牡蛎化石,并被判定和海侵现象有关。但苏大伯发现的这些牡蛎壳究竟是什么来历,还要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