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杨梅丰收季。有关杨梅的流言也时有发生,让人分辨不清。其中有个视频流传甚广,视频中,一名女子把杨梅放在水龙头下反复搓洗、挤捏后,手上竟留下了一些胶状物。女子对着镜头说:“你们看看这些东西,捏都捏不动,是胶,买杨梅时一定要注意。”
视频中的“胶状物”到底是什么?网上传言,有商家为杨梅注射明胶压秤来增加重量,是真的吗?昨天,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针对杨梅注胶传言做了对照实验。 “胶状物”实际是果肉残留 检验人员购买了一些新鲜杨梅,其中一颗不做任何处理取果肉放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看到杨梅的果肉是饱满的红色柱状组织。 接着,检验人员仿照视频女子动作,取另一颗杨梅在水龙头下搓洗,留下胶状物质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是跟前面一样的红色柱状组织,只是不太饱满。 最后,检验人员将传言用于注射的食用明胶放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无定形半透明的固体。 从实验可以看出,杨梅的果肉由众多肉柱聚集而成。由此,检验人员怀疑杨梅在水龙头下反复搓洗留下的胶状物,其实是果肉组织残留。 注胶增重费时费力效果微小 真相是不是这样的呢?检验人员针对传言内容进行另一个操作实验。 对于视频中注射明胶压秤增加重量的说法,检验人员取一颗杨梅称重为18.16克,随后对其注入1毫升浓度10%的食用明胶。注入过程中,注入的明胶部分从旁边溢出,整个注入过程耗时约为4分钟。杨梅完成注入后,放置于冰箱冷藏后进行称重,重量为18.38克。 为了增加试验样本多样性,检验人员用相同方法操作了第二颗,注射前后重量分别为17.12克和17.39克。 从检验人员的操作看出,为杨梅注入明胶费时费力,且增重效果微小,注射明胶压秤增重并不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