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立同德医院院长柴可群驱车290多公里家访肿瘤患者
充足睡眠、良好情绪可能是原因之一
本报讯 前天上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院长柴可群7点半来到办公室,这天,他要去淳安县中洲镇叶村村赶赴一场与肿瘤患者的“约会”。患者余大伯,78岁,农民,两年前查出胃癌局部晚期,因年事已高,家境贫困,放弃了西医治疗,后慕名找到了柴院长。
柴院长说,根据临床医学研究,像余大伯这样的患者,生存期一般只有8-10个月。光靠中医中药治疗,能让余大伯走多远,他当时心里还真没底。如今两年过去了,余大伯依然健康地活着,这让柴院长开始思考,除了中医中药,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余大伯的病情。他决定亲眼去看看余大伯生活的环境,和他聊一聊,听他讲讲自己每天的生活饮食习惯。
晚上6点睡觉,睡到早上7点
基本吃素,偶尔吃个鸡蛋
柴可群院长赶到余大伯家时,已临近中午12点。余大伯戴顶黑色帽子,穿件灰色外套,双手插在衣袋里,像个孩子似的笑呵呵地站在村口迎接。见到柴院长,他没有太多言辞,只说了句:“进屋吧,外面冷。”一旁的我有些诧异,小声地问了句,他就是那个病人?因为大伯脸色红润,腰背笔直,步履轻盈,笑容也一直挂在脸上,完全不像一个胃癌晚期患者的样子。
余大伯老伴是个非常可爱的小老太。一进屋,她就笑着对柴院长说:“好多了,好多了,现在,他睡得比我好,吃得比我多,多亏了院长你啊。”
“以前这里很痛,火辣辣地痛,痛得我背都直不起来,还发抖。胃口也不好,总是胃胀。”余大伯指着胸口说。
2012年11月,余大伯做胃镜,提示(贲门)腺癌,局部晚期。余大伯的儿子小余说,“当时医生建议先放化疗,再看看有没有手术的机会。可我觉得我爸年纪这么大,肯定吃不消,还有经济原因,我就想试试中医中药。”
小余带着父亲找到了柴院长。
“他第一次来的时候,身体很虚弱,气短乏力,面色暗黄,舌淡体胖苔厚腻,中医辨证属于脾虚气滞,兼夹痰瘀之证。”柴院长说,“根据这些症状,我给他开了些健脾理气、化痰祛瘀的中药。”
吃了一周的中药后,余大伯明显感觉到胃胀的症状缓解了。3个星期后,基本不痛了,还能简单地干点家务活。“现在我每顿都能吃下这么大一碗饭。”余大伯用手比划了一下笑着说,“应该有半斤了,我一个人能吃完一碟菜。”
问及每天都干些什么?一旁的老伴赶忙插话:“什么都不干。他每天早上吃完早饭就出去溜达了,吃午饭了,我就站在村口喊他回来吃饭;吃完午饭,睡午觉,睡完午觉就又出去了,到饭点才回来,晚上6点多钟就睡觉了,睡到第二天早上7点。”余大伯乐呵呵地点点头。
老伴负责余大伯的一日三餐,大伯也从不挑剔,老伴做什么,就吃什么。早饭:稀饭、玉米饼,馒头或包子,玉米饼是老伴亲手烙的。午餐和晚餐以自家种的白菜、茄子、番茄、芹菜、丝瓜等应季蔬菜为主,偶尔配点豆腐、炒个鸡蛋,鸡鸭鱼肉很少吃。
充足的睡眠,良好的情绪
或许是余大伯的抗癌秘笈
肿瘤又是个综合因素引起的疾病,生活饮食、情绪行为都会影响肿瘤的康复与治疗。和余大伯聊了一个多小时,柴可群院长发现,余大伯身上有两点非常值得其他患者借鉴——充足的睡眠,良好的情绪。
“他每天要睡13个小时,跟小孩子似的,这点很重要。”柴院长说,“中医讲究‘子午觉’,子时指的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睡觉是为了养阴;午时指的是正午12点,睡觉是为了吸收外界的阳气,他刚好把这两个时间节点都抓住了。”
余大伯的心态也很好,从我们进门到离开,他一直都是乐呵呵的,一家人也是一团和气。这和柴院长常说的,情志致病,情志也可以治病,很吻合。因为,重大的情绪刺激,或反复持续的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各种慢性重大疾病的发生,良好的情绪则有助于身体各项机能的恢复。
柴院长还说,对于家里老人得了肿瘤,很多家属会隐瞒病情,但他更倾向于告诉患者实情,绝大多数老人是扛得住的,这样他们会更加积极配合治疗,日常生活饮食也会更加注意。
像余大伯,一开始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来知道了,反应比大家想象中的冷静得多。
告别前,柴院长和余大伯的老伴订下了下次“约会”的时间——两老结婚60周年庆的时候,他们已经结婚54年了,还有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