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心”(以下简称“靶向中心”)正式成立。浙大一院肿瘤分子靶向中心主任沈朋博士说,其实,“分子靶向治疗”目前在临床上运用越来越多,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三大主流传统手段后的另一种重要手段。成立靶向中心,除了告诉肿瘤患者还有“分子靶向治疗”这个选择外,更多是为了推动、规范分子靶向治疗,让患者受益。
基因检测揪出“坏分子”
延长了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命
59岁的胡阿姨和沈朋主任是老朋友了,每次她来复查时,都会跑去和沈朋主任打个招呼,是沈主任把她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4年前,胡阿姨因大便次数增多、便血等到浙大一院检查,首诊医生给她做了肠镜、腹部CT,结果提示直肠癌晚期,并伴有肝脏多发性转移。
“她不仅原发部位肿瘤的情况比较糟,就连肝脏也出现了十几个转移灶。像这种情况,开刀是开不干净的,放疗、化疗也很难把肿瘤消灭干净。”沈主任说,“在以前,像这样的患者,我们往往建议放弃。但考虑到她还这么年轻,我们通过多学科联合讨论后,认为可以试试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方案。”
沈主任先给胡阿姨做了KRAS基因检测,检测结果为KRAS基因野生型。这意味着,胡阿姨有西妥昔单抗(爱必妥)分子靶向治疗的适应证。经过半年的分子靶向治疗与化疗,胡阿姨的肝脏转移病灶一直被控制得非常稳定,没有继续增大、增多。直到现在,胡阿姨病情仍处于稳定状态。
沈主任说:“RAS基因是目前晚期肠癌患者的主要检测基因。通过该基因的检测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RAS基因检测已经成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治疗前必须进行的检查项目,该检测不仅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对直肠癌患者最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大幅减少过度治疗所导致的治疗费用增加和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早期症状不明显的直肠癌患者尽早诊断,实现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传统的药物治疗像集束炸弹
靶向治疗则像精确制导导弹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心主要收治肝细胞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细胞癌、胃癌、食管癌、卵巢癌等各种癌症患者,经过基因检测后,结合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及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提供个体化治疗。
沈朋主任说:“与传统的化疗相比,分子靶向治疗更加精准,这也是‘靶’字的意义所在。打个比方,传统化疗就好比‘集束炸弹’,它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伤害,瞄得不够准;分子靶向治疗则好比‘精确制导导弹’,只会伤害特异性的敏感的癌细胞。经过靶向治疗后,癌细胞会出现以下结果:病灶被彻底杀灭了,这也是最理想的状态;病灶缩小了,有助于患者进行其他方式的治疗;病灶停止生长了;当然也有部分患者,即使联合使用靶向治疗药物,也有可能继续增大进展。具体会出现哪种结果,因人因病而异。”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靶向治疗
沈主任也提醒,分子靶向治疗确实为肿瘤患者提供了精准化治疗模式,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靶向治疗的。患者在进行靶向药物治疗之前都需要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检测的标本目前主要以肿瘤组织为主。像胡阿姨,采用的是肠镜下活检组织进行基因检测。只有检测到了相关基因,才能选择相对应的药物,治疗才会起效。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要有“靶”,才能“打”,否则,乱用靶向药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可能还会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