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看了哪些书 点点鼠标就知道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1-23 07:43   

    智慧教育论坛上,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分享信息化区域推进经验

    今年10月,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名为《无纸教室正在到来》的文章。文章展望了未来的教育场景:厚重的书本被平板代替;所有的练习都存在云端,而不是在文件夹里……

    教育的数字化,已经是未来的趋势。在中国,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些年也在不断推动着教育的变革。

    昨天,作为“2014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的压轴项目,“智慧教育峰会暨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应用典范交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杭州中学召开。来自全国教育界的大佬们,围绕“技术推动教育变革”这一主题,碰撞着观点。

    信息化建设,如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作为东道主,杭州上城区教育局介绍了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经验。

    2009年,上城区教育局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了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项目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上城区教育局架构了一个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来积累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进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并做相应的对策。

    比如,从幼儿园、小学、初中近三年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判断教师的配备;从学科结构情况的数据,分析什么学科缺人,什么学科相对来讲人是够了。

    近五年的实践,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推进,很好地服务了教育部门的整个决策。

    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惠强透露,下阶段,上城区教育局还将推行一项教育信息化的项目——中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计划。

    由学生发展研究中心来开发课程,教师发展中心来做阅读指导培训,学校负责阅读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育装备管理中心统筹图书的配备,教育信息资源中心负责校际图书流通平台的开发和建设,通过多部门的联动,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通过一个平台统筹来配备图书,相同的图书不需要每个学校都配,每个学校可以尽可能把图书配得有个性化。当学生有阅读需求的时候,可能要读的书自己学校没有,但是别的学校有,就可以通过校际流通平台来统筹。

    “通过长时间的运作,我们还能积累学生大量阅读的信息,当升到初中的时候,初中的老师可以看到这个学生六年看了哪些书,了解这个学生的兴趣在哪里。”

    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师生感受最明显

    在上城区,很多学校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了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上。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是全国百所数字化校园示范项目学校和浙江省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校。胜利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已经体会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各种好处。假设“小强”是学校的老师,我们看看他的一天会是什么样。

    新的一天,小强打开电脑浏览校园网,了解学校的近期工作安排,知道每周的培训信息,了解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动态。这时候,班长急匆匆来了,报告班里窗帘被小红拉坏了。了解到情况后,小强并不急着找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总务,而是打开校园网,点开“后勤管理”进行“网上报修”。在24小时之内,“田螺维修工”一定会把坏的东西修好。点点鼠标,还可以搞定文印、学生外出包车等工作。而且,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文印数据监控学生的作业量,从外出包车情况了解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根据学生的身高调节每个孩子的课桌椅。

    还有很多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将教育信息化应用在教学中。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杨文博 记者 金丹丹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