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可用血不到全球的1/3 专家:输血不是知道血型就够了,“营养血”并不营养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0-17 07:01   

    昨天,浙大一院输血科主办了一场低调的学术会议。齐集国内输血方面专家讨论的话题,可能跟所有人都有关系:在国内献血者逐年下降的困境下,需要输血的患者该怎么办?医生有什么办法?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胡丽华教授在报告中直言,目前全国临床用血形势紧张,血液极度短缺,从之前的“季节性供血紧张”已经发展到目前的“全年性供血紧张”。也就是说,以前仅仅是献血淡季血液短缺,现在呢,不管什么时候,血液都很短缺。也正因如此,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避免异体血输注,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有效、合理用血已十分必要。

    实际上,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难题。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主任委员刘景汉教授号召行业同仁及时了解相关专业变化,更新输血理念。同时畅想,2025年的输血医学发展方向,“或许我们能找到血液的替代品,但是现在,我们只能‘开源节流’”。

    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可用血量仅为2.3ml,低于8ml的全球人均可用血量,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年人均可用血量30ml相比,血液供应缺口巨大,供需矛盾突出。

    针对如何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矛盾这一问题,浙大一院输血科主任谢珏介绍了“内外双突破”的经验。

    第一招,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严把输血指征,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用血评估,正确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杜绝“人情血、营养血、安慰血”,以前的观念,输血帮助人恢复元气,对身体好,这些都是误区;

    第二招,推动输血新技术,血液通过辐照,可有效灭活淋巴细胞,给患者输血后,能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目前,临床主要以预防为主,应用辐照血进行输注,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唯一有效可靠的预防方法。

    在省血液中心的支持下,2011年浙大一院已全面推广辐照血液在特大型手术肝移植术中的应用,提高了血液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样,患者输血不是仅仅对上血型就够了,还要测定细分Rh抗原,每种血型有5种抗原,细分之后输血才更加安全。

    另外,浙大一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引进,使腹腔手术等用血量呈下降趋势,甚至成为无血手术,医疗技术的提高相对缓解了临床用血的压力。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王蕊 记者 余敏  编辑:陈东
返回